扶持宝鼎。
宝鼎开心不已,当即握住老太后的手,“那我们一言为定,击掌为誓。”
“你这孩子”老太后笑道,“只怕我想去,但身体不允许,再说还有大王,如果大王不同意,我怎么去啊?”
宝鼎急忙哀求,甚至“厚颜无耻”地直接说出了目的,“你不去南阳,我怎么回来啊?” 老太后非要去南阳给公子宝鼎加冠礼,娶孙媳,假如途中薨亡,秦王政势必背上“不孝”的罪名,所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威胁,逼着秦王政把公子宝鼎召回咸阳。公子宝鼎在南阳待了两年,权力财富都不要,还成功杀出了敌我双方设下的重重包围,功劳有了,声誉有了,羽翼也基本上丰满了,至于才智更是高绝了,回咸阳理所当然就要重用,就要进入中枢,如此则顺利拿到了灭亡赵国的功勋,如此才拥有与秦王政继续抗衡的资本,否则灭赵之后。秦王政一脚就把宝鼎踩下去了。
老太后亲昵地拍拍宝鼎的后背,“如果我去不成的话,就让王后、储君代我去,你看如何?”
宝鼎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僵硬。之前他估猜到这场事关双方未来几年布局的谈话非常艰难,也想到了老太后可能以立后立储来要挟 但当他真的听到这话从老太后的嘴里说出来,还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老太后就是老太后,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看透了权力场,她根本不相信誓言,她只相信利益。
秦王政不立后不立储,这是帝国历史中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之一,而这显然是秦王政最大的禁忌之一,如果自己与楚系联手迫使秦王政立后立储,事实上就是与秦王政为敌,这个后果太严重了。虽然自己已经决心与秦王政抗衡,但前提是自己的实力要足够强大,否则这种抗衡就是找死,然而,老太后把自己的心思摸得很准,她就是要逼着自己现在就与秦王政反目成仇,这样将来秦王政必定与自己兵戈相见,不死不休。兄弟阅墙,两虎相争,渔翁得利的就是楚系,如此楚系的目的达到了,而秦王政和自己都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成了输家。
“这需要时机,非常恰当的时机。”宝鼎说道,“否则弄巧成拙,不堪设想。”
老太后叹了口气,“我还能活多久?老天爷当真会可怜我,再给我几年的寿钢 ”
宝鼎知道老太后时日无久,所以才急于布局,以免错失良机 但老太后的条件开出来了,秦王政不立后不储。她对宝鼎的扶持也就仅限于目前的合作,这符合楚系的利益。宝鼎苦叹。老太后不知道她自己的寿命还有多长,更不知道她死后赵国就灭亡了,所以她根据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做出了决策,而事实上这个决策是错误的,无论对楚系还是对公子宝鼎,都是有害无利之局。
宝鼎能说什么?就算他告诉老太后,赵国还有三年的国运,老太后会相信?退一步说,就算自己答应了老太后,但这事需要时机,而这两年显然没有合适的时机,这两年的当务之急是阻止秦王政在财经制度上的变革。相比起来。阻止国策变革比逼迫秦王政立后立储要重要的多,因为一个事关未来帝国的命运,事关本利益集团的共同利益。而另一个则仅仅有利于楚系而已。
宝鼎陷入沉思,良久,他说道,“我需要一场胜利。”
战场上的胜利代表着功勋,功勋代表着实力,实力则代表着公子宝鼎在国政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对咸阳宫形成一定的威胁,从而迫使秦王政做出一定的妥协。
老太后想了很久,目光渐渐变得坚毅,显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春申君死于何人之手?”老太后问道。
“李园。”
“以李园一己之力,杀得了春申君?”老太后又问道。
的确,李园一个赵人在楚国展本身就非常困难,他的实力无论如何不能与执掌楚国大权二十多年的春申君相比,但事实是,李园在楚国考烈王刚刚驾崩,新王刚刚继位,国内形势极度不稳的情况下,竟然把春申君杀了,然后又把春申君给灭族了,他哪来如此大的实力?谁给李园以强有力的支援?
宝鼎豁然省悟。春申君不是李园杀的,是楚国的那帮贵族们杀的。李园不过是那些阴谋者手中的棋子而已。春申君执掌楚国大权二十多年,权倾朝野,他要干一番大事业,必然要损害楚国贵族们的利益,这是必然的事。
春申君曾三次参加合纵攻打秦国,他是大秦的敌人,大秦必欲杀之而后快。大秦由楚系外戚掌权,在对外策略上,必然要考虑结盟楚国。秦要灭赵,先要连横,断绝关东诸国的合纵,所以齐楚燕都是大秦要连横的对象。秦国若要结盟楚国,先就要杀死春申君。
昌平君熊启是楚国考烈王的庶子,这种特殊关系必然导致大秦楚人和楚国贵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双方都有诛杀春申君的意愿,当然一拍即合。
春申君第三次合纵攻打秦国,在函谷关下突然听说国内政局不稳,军心顿时大乱,正好吕不韦动袭击。春申君大败,回国后即被罢免了令尹一职。
接着,考烈王驾崩,春申君被杀,春申君在楚国的
李园算个什么东西?一个没有根基的外戚而已,一个被楚国贵族玩弄于股掌的小人而已。诛杀春申君的罪名由他背了,但楚国的大权是不是就被他控制了?显然不是。
这从几年后楚国的政变就能看得出来。楚国国内的贵族势力非常强悍,熊负刍弑君篡国,把楚王熊悍、太后和令尹李园斩尽杀绝。
老太后一句话提醒了公子宝鼎,让他对楚国的政局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这次关东诸国能否合纵,关键不在于李园的决策,而在于楚国贵族们的态度,但楚国贵族们现在应该没有心思合纵救赵,而是正在寻找机会诛杀李园,动一场政变,从而把楚国的大权牢牢控制在他们手中。
这种形势下,楚国参加合纵的可能大不大?即使参加了,又会出动多少军队?会不会动攻击?
宝鼎将心比心,假如自己是李园,这时候肯定万分蒋慎,以免重蹈春申君的覆辙,但楚国的贵族呢?假如他们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杀了李园,那势必支持合纵。从咸阳来说,如果决心把自己踩到脚底下,当然也会暗中鼓动楚国贵族们支持合纵,如此,合纵必成,合纵大军必定呼啸杀毛
宝鼎最初的谋划是刺杀李园,阻止关东诸国的合纵,现在迫于老太后的逼迫,不得不寻求在南阳打一仗,获得一场胜利,而要获得这场胜利就需要楚系的鼎力支持。老太后考虑良久,同意了,但不是公开支持,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