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当夜宝鼎和魄状就歇在行宫。
鸡鸣时分,宝鼎因为心中有事。早早便醒了。醒来便在殿堂之外练武,就在他大汗淋漓之时,忽然听到车马的猜猜声。
宝鼎有些好奇,心想这大清早的,天还未亮,黑灯瞎火,谁要进出行宫?不会是大王吧?不过今天没有的会,大王似乎没有必要起得这
早。
好奇心害死人。宝鼎动了心思。想看个究竟。于是临时起意,三两下爬上一棵大树。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干干打时间也不错,更不要说在行宫内做这种窥人**的事情,还是颇感刺激。
围墙外的青石道上,一辆舆胆车正在缓缓而行。几个女侍举着灯笼走在前面。一队侍从郎官则扈从于舆车周哥。看这架势,不像大王出宫,倒像是后宫某个地个普通的嫔妃出行,但普通嫔妃出行,应该没有侍从郎官的扈从。
大王临时到行宫来住一夜,还带着嫔妃?就算他带着嫔妃,这位嫔妃似乎也没有理由先于离开行宫吧?宝鼎并没有探寻究竟的想法,他对宫内的事情不熟悉,胡乱猜想而已。舆车逐渐走近,透光朦胧灯光。宝鼎可以清晰地看到侍从郎官的身影。
突然,一咋。熟悉的身影跃入了宝鼎的眼帘。魄状,他看到了魄状。
宝鼎愣了片刻,蓦然一个匪夹所思的念头掠过了他的脑海。寡妇清?莫非舆车内是寡妇清?史书记载,秦王政对寡妇清恩宠有加,曾邀其到王宫居住。秦王政邀请一个寡妇到王宫居住,正常情况下会不会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应该有一些猜测吧。此时此刻,宝鼎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绪,想入非非了,而且还是很邪恶的那种想入非非。
假如,宝鼎很龌龊地想像着秦王政和寡妇清在一起时的情景。他至今没有见过寡妇清,不过据他所知寡妇清婚嫁较早,生孩子也早,现在不过三十多岁,相貌美丽,风华正茂,就如同一朵盛开的娇艳鲜花。假如秦王政和寡妇清关系暧昧,说白一点就是偷情的话,那就可以解释秦王政为什么会信任魄状小并让魄状长期当任大秦的承相公了。再次,也可以解释寡妇清死后,始皇帝为什么要为她修筑怀清台了。
始皇帝筑台纪念一个巨商富贾,而且还是一个女巨商富贾,这无论从礼仪还是从律法上都无法解释。即使寡妇清对大秦统一有功劳,但她的功劳再大也大不过那些文臣武将。文臣武将们都没有获得此等恩宠。但寡妇清却得到了,为什么?用一句格外恩宠就能解释吗?那再问一句,始皇帝为什么格外恩宠寡妇清?
宝鼎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紧紧盯着舆车,但夜色太暗,灯光又太朦胧。能从侍从郎官中辨认出院状已经很不错了,这还主要是因为魄状风度翩翩,在哪都鹤立鸡群的原因,否则宝鼎也认不出来,如今再想从遮掩得严严实实的舆车里认出人来,那是绝无可能。
宝鼎断然决定查到底,不查出舆车里的人,不把自己刚刚冒出来的荒诞念头扼杀了,不仅仅是自己寝食不安的问题,更关系到自己对未来局势的判断。
秦王政因何信任院状?魄状又是因何赢得了秦王政的信任?他们之间的信任关间到了何种地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宝鼎,尤其昨夜君臣三人同池泡浴之后,宝鼎对探寻这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愈急切了。
舆车越行越远,显然是要离宫而去。宝鼎行动不便,没办法尾随追踪。但…一凉翼卫,有黑鹰锐马!从树溜下来找到内侍竹自从他在尚商坊遇刺后便增加了一些防卫手段,紧急情况下用暗语便是其中之一。他和曝布之间有多种约安的暗语,传递这种讯息自不在话下。
天亮后,宝鼎与秦王政共进早膳。兄弟隔阂消减,相处融洽,但秦王政三言两语之后,马上转到了国事上。
宝鼎知道他敬业,历史就是这么记载的。不过想想也是,如果秦王政不是一个敬业、勤奋的君王。估计也完成不了统一大业。历史给出的结果很简单,统一了,但其中的艰难险阻又有几人知道?不是意志坚定的人,岂能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顽强坚持到最后?
宝鼎至今没有接触到具体的国事,而前世的积累只能让他泛泛而谈。说白了他就是一个纸上谈兵者。你让他做具体的事,他做不来;你让他就具体的国事拟制一个解决之策,他也未必做得好。从理论上来说,他是一个大家,但从实践上来说。他就是一个低能儿,所以当秦王政与他谈及摇役赋税等国事的时候,他就原影毕露了。说到底,他还是个夸夸其谈的暴户公子,也难怪秦王政让他挂个主爵中尉的官职却夺了他的职权,原因很简单,宝鼎是坐着“火箭”上来的,事实上他没有处理行政工作的能力,他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历练和锤打。
秦王政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但宝鼎急不可耐,倒不是他眼高手低。好高鹜远,而是时间不等人。现在他没心思去做具体的事,他只想凭借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背后的实力尽快上位,撂取大权,以便从制度上和国策上进行矫枉,使得帝国在建立之初就走上正轨,偏离原来的历史轨迹,不致于在短短十五年内便灰飞烟灭。
华阳老太后倒是“积极”配合。硬是逼着秦王政给宝鼎封了个伦侯。结果形势再度脱离了秦王政的控制。
宝鼎做了伦侯,拿到了主爵中尉这个实职,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马上就向咸阳这个深不可测的大水潭里连丢两块大石头,掀起轩然大波。一个是立后立储。这种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倒好,急吼吼地冲进了后储之争,还举着大旗要宣战,不知死为何物的野蛮人啊。还有一个就是打匈奴。谁愿意与匈奴作战?找死啊?嫌命长啊?又是宝鼎,估计等不及要为父报仇了。你要报仇便罢了,还拖上整个大秦国。不满意宝鼎此举的比比皆是。都等着看笑话,更有人暗中诅咒,恨不得他死在大漠,从此消失。
如果任由宝鼎这样横冲直撞乱打一气,后果难以预料,但坏事肯定比好事多。秦王政果断出手,用一池泉水暂时稳住了这头疯狂的野牛。但更糟糕的事生了,宝鼎的才智远远过了秦王政的预料。他要培养一咋。自己可以牢牢控制的宗室鼎柱,而不是培养一个威胁自己王位的可怕对手。
未来的宝鼎到底是秦王政的股脑之臣,还是阴险狡诈的敌人?从目前形势来分析,成为敌人的可能性更大。咸阳有楚系在其中推波助澜。志在把宝鼎打造成秦王政的敌人;咸阳的老秦人因为对大王缺乏信任。他们也会有意识地阻止宝鼎靠近大王,以免遭受池鱼之灾。
秦王政辗转难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