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推测出来的。历史记载宜安大战后狂龋畏罪潜逃,藏匿于荒野深泽,从此杳无音讯。也有记载说他逃到燕国化名势于期,但不论那种记载,扭龋都是逃了。
桓橱为什么要逃?在这个时代,战争太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所以统率即使打了败仗,也罪不至死。大部分统率都因为得到君王的信任,励精图治卷土重来。倒霉一点的降职解职。只有极少数人因为政治斗争恰好成了牺牲品。
就当前的咸阳政局来说。狂腑就算全军覆没了,也没有必要逃,他的背后有强大的楚系外戚。现在宜安大战最坏的结论就是惨败而已。狂腑有什么理由要逃?依照大秦律,叛逃的将领要夷灭三族,扭腑一个人逃了,他的亲人家眷却难逃一死,三族尽诛,几百口人啦,他白痴啊?就为了自己一条性命却让几百位亲人死于非命,谁会干这种事?以最坏的情况来说,桓腑无论是被杀还是自杀,他只要不逃,家族几百口人的性命就保住了,而且连坐有限,毕竟他是打了败仗,不是谋反叛乱,惩罚太厉害肯定会对军中将士造成冲击,所以他死后,他的家族亲人衣食无忧没有问题,子孙后代还是一样可以重新崛起。
宝鼎思来想去,想不明白桓腑为什么要逃?如果一定要找理由的话,那只有一个”他的存在威胁到了楚系的利益,楚系为此不得不抛弃他,置他于死地,他只有出逃。他逃了,对楚系的威胁没有了,反过来,楚系感恩图报,自会妥善处置他的家人。
这种事在宝鼎的前世非常多,很多大罪犯为了保住自己背后的利益团体,出逃国外,而背后的利益团体感恩图报,也不会亏待了他的家人,大家各取其利。宝鼎想不通,很自然就把前世的东西代入了这个时代,于是认定框腑被楚系抛弃了。 那么,狂崩掌握了什么秘密,又被谁现了紧追不放,以致于威胁到了楚系的安全,迫使楚系不得不抛弃他?
当前对楚系威胁最大的是什么?一个是宜安大战,如果宜安大战以惨败做为结论,那楚系在军方的力量必定受到打击;还有一个就是晋阳的私盐大案,此案牵扯甚广,但正是因为牵扯太大,利益纠葛严重。一时半会查不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案一旦查个水落石出,恐怕楚系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咸阳的大王抓住机会,穷追猛打,而楚系虽竭力抵挡,但私盐大案网刚爆,河北大战又以惨败而结束,连番遭受打击,顾此失彼。这种情况下楚系必须做出选择了,要么向大王让步,主动让出一部分权力,但后果极有可能是兵败如山倒,被大王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最后一败涂地;要么壮士断腕,顽抗到底,与大王拼个两败俱伤。很显然。第二个选择最符合楚系的利益。
楚系要自断一臂了,那砍谁?历史上的很多真相湮灭了,但结果却常常被记载下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秦国的假上将军桓腑战败出逃了,不可思议地出逃了。这就是宝鼎知道的答案。通过这个答案一路倒推,虽然很多细节还是推不出来,但宝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若想扭转局面。就不能让桓龋出逃,必须把他留下来。
怎样才能留下扭崩?很简单,先把他三族亲人全部抓起来。这是扭龋的命脉。只要抓住了这个命脉,框酶根本不敢出逃。
这件事大王可以做,但大王需要抓捕框龋三族的证据。证据需要核实,在没有核实之前。不能乱抓人,楚系会以此为理由极力阻扰,这时候,就需要院氏出来了,至于院氏怎么做,用什么办法欺骗华阳太后和相国熊启,那就不是宝鼎考虑的问题了。宝鼎不熟悉咸阳,他也想不出来主意,此事需要院氏与秦王政密议,拿出一个完整的足以骗过华阳太后和相国熊启的计策。
琴唐所问的这个问题也是宝鼎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他只知道最后的结果。但答案很快就会出现。因为晋阳的局势已经紧张到了一触即的地步。等到真的爆了,答案也就出来了,桓腑为什么要出逃也就清楚了。
“小至于为什么,我现在不能说。”宝鼎以机密为理由,拒绝透漏,“如果你认为院氏可以影响到楚系的决策,可以抢在框腑出逃之前将他的宗族家人全部抓起来,以便阻止狂腑出逃,那我马上告诉你下一步要做什么。
琴唐知道自己问得太冒失了,以他的身份,知道的机密越少越好。
“小我认为有把握。狂腑对楚系来说太重要了,左膀右臂啊,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会放弃。”琴唐仔细想了一下说道,“此事对楚系明显有利,只要院氏计策得当小时机掌握得好,肯定可以做到。”
宝鼎笑着点点头,心想单靠院氏一家的力量还是不行,必须要大王配合,只是这样一来。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院氏和楚系外戚就要翻脸了。
“公子,此事关系重大,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是亲自返回咸阳为好。”琴唐担心书信不安全,于是主动建议日夜兼程返京师。
宝鼎摇摇手,“时间肯定
晋阳局势马上就要生惊天变化,先生还是写封信送回咸阳,叫威阳以最快度做好准备,迟恐不及。”
“我写?”琴唐惊讶地望着宝鼎,为什么要我写?这有什么玄妙之处?我说得清楚吗?
“先生向咸阳传递密信的时候,有没有暗语?”宝鼎问道。
琴唐这才恍然大悟。商贾传送回易机密的时候,为避免泄密,都用事先约定好的暗语。此事过于重大,宝鼎当然要面面俱到,确保万无一失。琴唐暗自钦佩宝鼎心思慎密,于是当着宝鼎的面写好了书信,随即躬身告辞,连夜就要派人送出书信。
宝鼎陪着琴唐向帐外走去。琴唐一边走一边说道:“行辕的事估计很严重,三位上卿都无法调停。想必公子今夜无论如何都要跑一趟。”
“驰车庶长在,廷尉卿在,还有宗正卿和太原郡守,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朝廷大员?”宝鼎笑道,“我算什么?跑去丢人现眼啦?”
“也是,廷尉卿李斯掌刑狱,有他往那里一站,还有谁敢违律?那不是自寻死路吗?”琴唐抚须笑道。
廷尉卿李斯?宝鼎的脑次看见李斯的时候,宝鼎的心情很复杂,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觉。前世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他憎恨赵高,更不喜欢李斯。 大秦帝国的突然灭亡,李斯要承担全部责任,死不足惜。
赵高当时是什么官?中车府令,兼行符垒令事。中车府令是个什么官?官秩六百石,职务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专门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