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09 【看到上帝啦】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o9 【看到上帝啦】     夏让—蒂埃里堡处于马恩河谷之北,得益于此地的复杂地形,1914年,法军曾在这里将德军赶走,成功保卫了巴黎。 ~     河谷地带充满了大片的树林、地表凹凸起伏的葡萄园、相对海拔1oo多米的高地,有公路、铁路的通过,也有浅丘间的羊肠小道。对于防御者来说,最为有利的莫过于在夏让镇西北大约三英里处的一个大斜坡了,这个斜坡的背面就是刘文辉炮团试射德国加榴炮的地方,有一大段被工兵和炮火炸成陡壁。斜坡北面是少见的平地和树林,如果德军从北而来,势必在这里遭遇炮火和机枪的打击。     而蒂埃里堡像中世纪法国的所有古堡一样,建立在背靠马恩河的一个高地上,古代法国人还引马恩河水环绕城堡的东北、正北、西北而过,形成一道护城河。可以说,高地、城堡、护城河对周围缓坡区的防御地形优良。当然,在现代重炮的打击下,这一点有利态势并不管用。古代那些牢不可破的城堡,在一重炮弹的轰击下就可以垮塌,初net浅浅的护城河,至多能有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淤泥阻滞进攻者的脚步罢了。至于缓坡嘛,它确实存在,可当进攻者能够组织起良好的压制炮火攻击时,防御者即便有缓坡、高地的优势,也无法从堑壕中抬起头来准确射击。     在远征军炮兵指挥马建蕃少将和重炮团长杨必显上校的组织下,参谋人员把地形的有利因素挥到了近乎于极致的状态。他们一方面在部队中强化张孝准将军倡导的“无侧翼坚守”作战思想,一方面利用密布的高地为来犯者组织一道道死亡地带。高地的筑垒加上掩护的堑壕体系,核心区域的古堡、护城河、缓坡的堑壕,纵深六英里还多一点的夏让—蒂埃里堡防线,若放在遥远的东方战场,堪称“固若金汤”。     炮兵出身的马少将还不甘心,他命令测绘队把整个筑垒区域都测画出来,使得炮兵部队完全可以按照地图射而无须依靠前观和空观提供方位、距离数据。观测员们在战斗时只需告诉炮兵,哪里有敌军就可以了。     出于老总“绝不轻易丢弃一个弟兄生命”的信念,马少将还命令工兵部队准备了充足的舟桥,必要时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建成四座跨越马恩河的浮桥,可以将重伤员快送到南岸,也可以将河北的作战部队撤退到河南。     更多的细致准备也安排下去,比如在雾天或者在敌军释放烟幕弹时,炮兵如何根据步兵的报告来判断敌情,组织射击;比如对树林里可能集结之敌,炮兵如何起炮火反突击准备;比如遭遇毒气弹攻击时前沿各部的预定撤退线路;比如战斗前地警戒和巡逻;比如前沿警戒阵地中,每个连只能放一个轻机枪班……     几乎在战斗中可以想见到的一切,都被设想过一遍,并找出最少两种解决办法,供前线指挥官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后,马少将强调了两点。第一,前沿炮兵下连,通常布置于连第二或者第三梯队的阵线;第二,在遭遇敌军进攻时,各部队适时遂行反击作战的权力下放到营级。他提出的战斗口号是——“高地,没有侧翼!”和“坚决反击!”     石铿和蒋方震没有cha手铁拳计划的制定,这是一场以炮兵为主导的战役,一如马尔梅松战役,也一如未来战争中的每场战役。当炮兵技、战术已经展到如此成熟时,炮兵进攻、炮兵防御的思想完全可以得到实现。     第一师,待命。石铿没有意见,第一师具有最丰富的进攻战斗组织经验。第二师,坚守夏让镇,威胁敌军可能通过夏让—蒂埃里堡以西的谷地进攻巴黎时的侧翼,对此,石铿没有意见,第二师是远征军中与第一师一样的精锐。第三师,集结于蒂埃里堡东侧的河谷、丘陵地带,准备与第一师夹击敌军侧翼。对此,石铿还是没有意见。     相对较弱的第四、第五师坚守蒂埃里堡,对这两支部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严重的考验。特别是在所有重炮兵被chou调出来,集中在马建蕃、杨必显手里后,担负防御任务的师级单位只有1o5mm及以下中、轻型火炮可用。     两个补充师放置在马恩河南岸,马建蕃揣摩透了石铿的心思。留在保定的学兵大队八百多人涌入了保定军队,士官学校因为蒋方震的离开而停办,包括樊平章、鲁yù明在内的教官们返回江津,在张孝准的带领下创办6军川南士官学校,为驻川部队扩编服务。剩下的一万多学生兵都在补充师里,他们虽然战意高昂,可训练强化不足,两个补充师只有一个师的轻武器,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是不能拉上战场的!     此时的中国远征军,已经有了五个正编师和两个补充师,加上军总司令部直属单位,员额达到十九万四千余人,实力堪比法国的一个标准集团军(9-12个师)。     石铿希望,能够在战前得到更多的重武器,法国人不能不践行承诺。他还指望在夏让—蒂埃里堡战区能够歼灭十来万德军呢!     因此,让—莱托中将从冯yù祥将军身边来到蒂埃里堡谒见中国远征军总司令。     这位前炮术学校校长,因为积极协助中国远征军的编制和赴法参战,又因中**队的骁勇善战,连带着被法**方赏识,新晋为中将。作为法国6军将领中最了解远征军的人之一,让—莱托也积极地为远征军争取必要的装备,也积极地在法军高层中运动,希望能让中国远征军建立独立的指挥体系。可以说,中将的作为当得起老朋友这个称谓。     会客厅里,蒋方震拿出了没收自石铿处的香槟酒招待让—莱托中将,一边询问装备事宜,一边等待石铿从第五师回来。作为参谋长,他明白总司令的心思——此战是对马建蕃和杨必显的锤炼,一旦战胜则远征军就多了两员能够独挡一面的虎将。相对任士杰、殷承獻等师长来说,马、杨二人对炮兵的认识更深,更适合于当前这种以炮兵当家的战争。     “我们需要火炮,急切地需要。”蒋方震对让—莱托说:“中将阁下,根据编制装备协议,中国远征军尚欠两个半师的重武器和一个师的轻武器。我们的第五师到目前为止只有3个炮兵营,一个75野炮营,一个37射炮营和一个75山炮营,没有1o5榴弹炮,没有重炮。总司令希望法军能够在三月二十日以前补足。”     让—莱托当然知道石铿突然召唤自己来此是何目的,他为难地摊开双手,耸动着肩膀,说:“蒋将军,没有重炮,没有榴弹炮,就连野战炮都很紧缺。您知道,截止一月份,到达法国的美军有二十万,他们需要大量的机枪和所有种类火炮。而且,贝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