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后方定心丸】
第七个年头前夕,泸永特区专署召开“泸永特区经济工作总结茶话会”,以川省商界领袖宋育仁老先生和江浙沪赴川投资带头人朱志尧先生为首,川、内外投资者皆推选代表参加。
四川陆军检阅署、泸永镇守使署也由董鸿勋、杨森为代表参与其会,并首先由董鸿勋中将介绍远征军作战情况和四川军政局面。
随着驻川滇军大部改编为远征军赴欧作战,四川军政局面开始走上平稳的轨道。又因全省财税的大头盐税抓在董鸿勋手里,这位拥兵四万余众的陆军检阅使实际上成了督军、帮办、省长头上的“太上皇”,成为稳定川局的砥柱。由此,四川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外省投资随着美国借款的大量流入也纷至沓来。
当然,因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投资额度大、周期长、见效慢,所以除却如朱志尧这样本来就倾心于国防工业建设的人士外,大多投资都集中在轻、纺、化、食品加工以及金融方面。
截止12月上旬,在泸永特区专署工商局注册的公司、工厂就有一千六百多家。其中比较大型的有:
江津本地士绅以张邦嘏老先生为首的ròu类联合加工厂和罐头食品厂,投资额四十余万元,主要解决因特区生猪预购政策而在农村大为兴旺的生猪养殖的销路问题,以及川南特产柑桔的深加工。预计到明年中,四川出产的红烧猪ròu罐头和桔子罐头就能作为军需品运到法国,首先满足远征军的需要。
宋育仁先生召集重庆、永川士绅,在泸永特区专署的大力协助下,取得美国南方铝业的技术支持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永川电解铝厂已经筹组完毕,即将在chūn节过后破土动工。在此项目中包含了三个子项目,即专用火电厂、电化溶剂厂和铝厂。总投资额达到惊人的两百零八万元,美国南方铝业投资三十万美元,折合银洋六十万。宋育仁老先生也因此成为泸永商会主席。
其实,电解铝厂的产品除准备出口欧洲大部分外,还有一部分由军工来消化。今后的照明弹、燃烧弹需要大量铝粉,今后的飞机制造需要铝材,今后的军事装备也需要这个东西减轻装备重量、提高野战xìng能。当然,民用市场的需要也不可小视。反正宋育仁先生看到的是铝材和自己在珞璜的玻璃厂结合后,建筑mén窗这块市场大有可为。因为,泸永特区的城市化速度相当惊人,在德国村、美国村的影响下,新式建筑、新式建筑材料的需求大幅度提高。
泸州——自贡一带的产业投资集中在化工和化工周围产业上。天化公司最大量的出产是食盐,其中很大一部分运到珞璜电化厂,以饱和食盐溶液电解盐酸,其中得到很多副产物,比如氢气可以用作合成氨的原料,合成氨在提供军用之外,还可以制成féi料。氮féi厂、磷féi厂、钾féi厂……如雨后chūn笋一般出现。
叙州也不甘落后,菱铁矿和丰富的无烟煤产出,源源不断供给泸永工业所需。泸永特区专署以老套的“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法子,投资五十万元,在叙州地方集资一百多万元,准备引进美国的煤矿采掘设备和管理办法,一旦建成投产,就能初步形成地方工矿产业经济的主要支柱。
本地如此,外省资本的投入更是能以“狂热”来形容。
立足于四川农村较为普遍的养蚕业,有着国民党背景的大商人张静江在重庆投资三十万元,招引商股三十万元建缫丝厂,所产生丝一半用于出口,一半用于军工。远征军装备了大量重炮和榴弹炮,发shèyào包装用优质生丝由此能完全本地供给。
沪商姚锦林原本打算在上海南市投资一个水泥厂,却在朱志尧兄弟的鼓动下到泸永特区考察之后,立即拍板将水泥厂建在珞璜工业区。江津有的是优质石灰石,綦江、叙州有的是优质无烟煤,加上朱志尧、朱季琳兄弟投资的火电厂提供动力,还有泸永特区城市化势头,基础设施中的学校、堤坝、水库、道路、桥梁……一个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哪够用呢?因此,看到市场前景惊人的姚锦林又在上海奔走、鼓吹,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帮助下,募集一百六十三万元,借贷三十五万元,筹建年产六十万吨优质水泥的“联合江津水泥厂”。目前已经破土动工,到明年第一座窑炉运转之后,可望结束泸永特区建设完全依靠唐山水泥和日本水泥的局面。
建材项目中还有朱志尧从求新分拆出来的炼钢厂,目前已经出产民用钢材,年产一万余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只是周仁负责的钢铁厂即将投产,加上朱家的产业分布实在太广,资金调度一时不就手的朱志尧兄弟只能暂缓炼钢厂的扩大。还有一个原因是,石某人曾经拍过胸口,在欧战之后会从德国搞到大量廉价设备和廉价的技术人员。那就……等呗!
朱家兄弟的产业主要集中的航运、动力机械、造船、发电和电灯、电器、电机厂。这是朱家的传统优势项目,移殖到四川来是又快又好。珞璜火电厂的提前投产、航运业的兴旺发达,已经让两兄弟鼓足了劲头。按照石铿给朱家的产业规划,他们的钱不会轻易分流出去了,动力机械搞掂之后,朱迎生随远征军回国之后,将来的飞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两大项目,还需要砸大量的银子进去呐!
工业实业的大投资,带来的社会的大扰动,这种扰动是极其良xìng的。对于四川社会的主体——农村来说,农民或者雇农们有了大量生财之道,开始从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转向大流通的新型农、副、服经济。
养蚕、jī、鸭、鹅、猪、羊、牛,农村的妇nv稍经点拨人人都会;进工厂、矿山做工,有泸永专署工商局规定的最低薪酬标准,每天一百文钱,一个月下来起码也是十个大洋的进账,还能在特区专署和工厂联办的夜校学文化,在工厂接受职前培训。工厂、矿山相对泸永特区近五百万人口来说毕竟还少,可建设工程多啊!年轻有一些文化的可以去投军当工程兵,有体力的可以参加建筑队进城承包土石方,体力稍差的可以在城里或者工地上摆个饮食摊子,或者把农村的土产nòng到城里来卖,实在不愿意离开婆娘孩子太远的,还可以就近参加堤坝、水库修筑……只要肯动一点点脑子,只要不是懒汉子,在当前的泸永特区,一年下来不愁挣不到一百块大洋!就算是老老实实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有军调粮库实施的保护xìng收购价,农民也吃不了亏!
农村的第一批有钱人,无非是在前年接受生猪预购合同而大量养猪的江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