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谢凌枫对洛江区马甲仙公山的景区介绍不仅让车上的旅客们拍手称赞,连林导游也暗自佩服,认为他的讲说水平与专业导游毫无二致,殊不知谢凌枫却是依靠自己所学不久的人体特异功能中的“人体非眼图像识别功能”窥视他人脑海中的记忆印迹来化解眼前这场尴尬的。
林宇不愧是梅峰旅行社知名的导游,他见旅客们的情绪都已经充分调动起来了,当即趁热打铁,接着介绍了灵应寺的相关情况:
“各位嘉宾,刚才这位大帅哥为我们详尽解说了泉州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的景观故事。我也跟大家介绍一下灵应寺景区的具体情况。灵应寺又名灵应岩、紫帽岩,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治下的南安洪梅镇北部仁宅玳瑁山南麓半山腰,东连鹦鹉岭、香岭、凌云寨、毡坪山,西接康美镇杨梅山雪峰寺,正面与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双髻寺对峙,是闽南著名古寺之一。
灵应寺所在的山脉,海拔660米,山峰拔峭,林壑优美,时有云雾盘绕峰巅,宛如戴着一顶大帽子似的,因而将它命名为“戴帽山”,雅称为“玳瑁山”。
灵应寺创建于唐末天?年间,据立于寺旁的石碑《唐神僧灵应祖师现化记》记载:灵应寺李公祖师系“三真人六祖师”之一。李祖师字文愈,诞生于唐代仁宅李氏家族,自小就孝敬父母,和睦友邻,家境贫寒却素有远大志向,学识渊博,超群脱俗,福德双馨,深受乡人景仰。不仅如此,李文愈未出家之前,便常现神爱事迹,昭闻于世,如渡溪飞笠、立石朝天、播竹茁地等,后坐化于山中玳瑁山南麓枷吊藤中。乡里有一位姓柯的长者为李文愈的种种灵异事迹所感化,就挺身而出,带动乡邻们将他的肉身塑造成佛,祀奉为“李祖师公”,并逐步兴建岩寺,号称“紫帽岩”。
后来,这“紫帽岩”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进行过多次修葺、扩建,最终扩建成六落殿宇,规模甚是宏大,声名也逐渐传扬开来。
中国历次改朝换代,总难免会有一些灾难降临在全国各地。明末清初,“紫帽岩”于兵荒马乱中遭到焚烧、摧毁,几乎被夷为平地,令人扼腕叹息。
清代初年,泉州府知名寺僧如幻法师联合状元黄培松、刑部尚书黄弥沤及华侨、乡人等一些信男信女募捐重修,并改岩为寺,称为紫帽寺,建筑规模更胜于昔日。
清代道光末年,由于连年旱灾,土地干涸,百姓十分焦虑,武荣知县梁韵清想尽各种办法都难以解决此次灾难。于是,他便到紫帽寺向李公祖师求雨,没有料想得到的是,李祖师很受感动,亲自飞临东海,敬请龙王施以援手,顿时普降甘霖,黎民百姓欢喜若狂,梁知县也深感祖师公之灵应和厚恩,遂题刻“灵应”两字作匾额,并呈报道光皇帝,赐名为灵应寺。灵应寺由此便名闻遐迩。此后,灵应寺又经过几度修葺扩建,其中清末定眉和尚出力最多。
1941年弘一法师曾驻锡此寺,闭门著述,研究佛经。
另外,明清期间,历代状元进士参照祖师公之神爱事迹,结合各种典故整理成了《灵应签诗》,历经数百年验证,以“灵应”著称于乡里。
*期间,全国各地掀起“除四害,破四旧”活动,大量传统文化瑰宝及经典建筑惨遭摧毁,灵应寺也在这场愚昧的大运动中浩劫难逃,化为灰烬。
现在的灵应寺乃是*后重新修建而成的,更多地融入了旅游资源等诸多因素。
踏入山门,从护界亭拾级而上,约等140级石阶,便到灵应寺。最早为土木石结构,现为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占地近50亩,由大殿、彩柱、两厢、凉棚、护界亭、塔等组成七落汉式寺庙群落。雄伟壮观,仿佛一座民间平时作“超度”用的纸厝,富有民俗风貌。
两座牌坊式山门并峙寺前,飞檐、红砖,层次分明。山门之后为放生池,清澈如镜,游鱼历历。位于群屋中间的肉身殿,五开间,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朱梁画栋,颇为可观。殿中供奉灵应祖师肉身像,右边供奉其父母神主灵位,左边供奉观音菩萨,以及韦驮、伽蓝诸菩萨;殿后供奉十八罗汉。殿前拜庭宽敞,拜庭两翼辅有平台,可纵观东山日出和环山景色。殿之两侧为一座座不同时间建造的厢房,约30多间。
寺门殿宇,名家书迹楹联林立。
明黄鼎象《灵应岩祖师竹》:“灵性原来物物有,况复耽经解脱久。生老病死苦根缠,枯竹生华根谁受。夹岸青青色空浮,植自道人牧牛手。道人牧牛归纯白,鞭笞不用尽回首。生意长存万劫秋,优钵萝花对悠悠。至今人指祖师竹,牧却自家心上牛。”
清代武状元黄培松题:“润物洪深”。
清代状元林骚题:“此寺号灵应,后唐身化来。溪山两亭峙,周宋一尘埃。梦逐寒钟去,僧携老衲来。君看竹倒抛,大造不能栽。”(注:在李文愈圆寂处有一片绿竹,传说原来还有一株倒生竹。林骚碑记《倒抛竹》至今仍立于寺左旁。)
清代刑部尚书黄弥沤题:“天下大严林似此亦称古刹,个中佳山水游来始驻真人。”
乡人名客黄圭、黄位中题写门联:“灵承帝事昭神化,应感人心奏佛力;为悯众生多灵应,长存万古大真身。”横披:“果然灵应”。
寺后一棵千年杜笙格外引人注目。据说有此灵应寺便有此树。树高30余米,树围4、6米,历经沧桑,现仍然枝繁叶茂,让人惊叹不已。玳瑁山中盛产荔枝、香蕉、桃、李等水果和茶叶,灵应茶闻名遐尔。
如今,灵应风景旅游区已经成为泉州一带宗教朝圣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林宇导游专业的功底相当不错,大家的情绪在他的掌控与调动下始终处于激扬的状态。
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一位来自石狮市的中学生曾慧英也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介绍了“六胜塔”兴建的传说故事:
在泉州湾的蚶江金钗山上有一座五层的石塔,名曰“六胜塔”。据说,这座六胜塔的兴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话说唐朝时期,泉州对外通商已经逐渐盛行起来,泉州府石湖港与国外来往越来越频繁,进进出出的船只很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两个穷凶极恶的妖怪,在泉州石湖港的海底设下了暗礁,在海中兴风作浪,导致不少过往船只纷纷沉埋海底,然后再把船上的人抓去作为食物。于是,石湖港一带不少渔民、船家、海客,被妖怪弄得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