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陌上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20)别院(上)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郎,一再追问商成在给他下令时,到底说没说过他在端州公干时有“临机决断便宜行事之权”,其中的寓意何在,他还能听不出来?姓叶的完全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把这事牵连到和尚身上!     他的回答当然是没有。事实就是如此,他回答得问心无愧。在莫干时,商成从来就没说过这么一句话!     可姓叶的说,商成自己都承认有这么一回事,还把这事写在给朝廷的呈文里,白纸黑字不会有假。     既然姓叶的说得有模有样,霍士其也觉得一个六部里的侍郎大约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凭空捏造,为了不致使和尚落个“谎瞒”的坏名声,他只好改口说,或许商成说过。可他当时才从留镇没日没夜地赶到莫干,四天三夜跑了六百里路,马背上颠得头昏脑胀,实在是记不清楚商成说过还是没说过。也许商成确是叮嘱了这么一句,但他没听见,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他还好心地建议说,假如叶侍郎怀疑商成在呈文里弄虚作假,完全可以去找提督大将军当面问询嘛。     他现在还不知道,叶巡拿这事询问过许多人,可得到的回答基本上大同小异。所有人都说,当时军情突变事态紧急,一连串军令传达下来,人人都恨不能多长两只脚,谁有心思去留意大将军给霍士其嘱咐了什么话?或许大将军说过,或许大将军没说过,到底说没说过,钦差叶大人可以去问问大将军。     他不知道姓叶的后来有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可自从他提出这个建议,从此姓叶的就再没来烦过他。     能让姓叶的吃个苍蝇,这无疑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可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显而易见的是,和尚又把责任都包揽过去了……     这样看起来,朝廷大概是不会把他怎么样了,而大部分的处分会着落在和尚的头上。“军令混淆不清”的错误是免不了的,兴许还有“识人不明”这条过错。眼下这两条过错都算不上什么,燕山需要和尚来坐镇,他也很可能作为重要将领参加筹备中的南征,朝廷不会为此而重责他。但此一时彼一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军令混淆不清”就会变成“乱命扰军”,“识人不明”就会变成“用人唯亲”,若是有人存心使坏,单只这两条就能断送了商成的军中前途。再加上他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蹊跷来历……     说到底,这都是因为他的错。要不是他在北郑草率行事,和尚也不可能受这个连累。这下好了,估计和尚的燕山提督一时半会还得继续“假职”下去。……     唉,和尚假职燕山提督都一年多快两年了。一做就是一年半的假职提督,这事想想都觉得教人匪夷所思。大赵立国至今百余年,大概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在此之前,还从没有人会假职如此长的时间。这可不是在中原州县假职个知府县令,而是在边关卫镇做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假职提督,难道说朝廷就是如此地不放心和尚,不想把燕山卫交给他去治理?可是,这也说不通呀。既然朝廷不愿让商成来提督燕山,那假职一年半又该怎么解释?朝廷完全可以重新提拔一个提督呀。偌大一个大赵,总不会连个提督的合适人选也找不出来吧?     可不管是将会到来的处分还是商成的假职,都是他不能参与也无法左右的事情。除了坐着干等之外,最多也就是在肚皮里发发牢骚。     每天的闲暇时光,他大都在念着自己的家人。     女人这回肯定又要担惊受怕了。掰着指头算来,她跟着自己已经二十一年了,舒坦的开心日子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不是在为柴米油盐操心,就是为儿女们的事情焦虑。好不容易盼来了起色,家里又添了新人。虽然她嘴上没说太多,可“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她又不是个豁达爽气人,心里免不了要苦恼烦闷几回。他只望着她和桑娘子能和气相处,一家人和和美美。总是那句老话,家和才能万事兴……     还有四个女儿。老三老四还小,说不上太多。二丫头秉性率真脾气爽朗,说话做事看似莽撞,其实大多时候还是循着理,很少有出格的举止,因此他并不怎么担心。他忧心的还是大丫。这闺女在门外三年,回来后就象彻底换了一个人,一天到晚少言寡语,脸上很少看见什么笑容,人也瘦得就剩下一把骨头,似乎一阵风都能把她卷走。这几年中,他每每想到大丫的不幸遭际,内心里就充满了苦涩和悔恨。这些完全是由他和婆娘一手造成的。要不是他们两口子当时被鬼迷住了心窍,大丫怎么可能嫁给那个短命鬼,又怎么可能在夫家一守就是三年的大孝?没有人知道那三个年头她是如何捱过来的。他这个当爹的从来都没去问过女儿。他婆娘也没胆子去打问。直到现在,她也和别人提过那漫长而煎熬的苦难岁月。     唉,他两口子对大女儿亏欠实在是太多了。更糟糕的是,他们明明知道大女儿的心事,却至今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弥补……     当然,他最挂念的还是刚满四个月的儿子。他之前没有儿子,不知道被多少人在背后说过风凉话,好不容易在三十七岁上才有了香火传人,说不疼爱那是怎么可能。娃娃出生的时间正是大军即将开拔之际,他拼着受军法,百忙中偷空回了趟家,星夜来回驱驰两百里地,就为了能看上刚落地的娃娃一眼,能抱上儿子一抱。“擅离驻地”加“玩忽职守”的后果就是八十军棍和一次记大过处分。到现在他还有六十军棍没有领,都寄在卫府知兵司的军罚册薄上。他估计,即便他现在已经是从五品的游击将军,这顿打也是无论如何都逃不脱的……     一想到自己如今的职衔,他就禁不住一阵迷惘和茫然。虽然去年秋天他就从文官转了武职,平日里在葛平库里也是戎服腰带皮靴的军官装束,可骨子里他还是把自己看成一个文人。打从蒙学时起,跃龙门就是他的愿望,即便后来明白自己没有过科举中进士的命数,他也没起过弃笔从戎的念头。怎么一转眼间就作了将军呢?他读过《孙子》,也看过《尉缭子》和《太公兵书》的一些篇章,要是和人散座闲话,兵法上的事他也能拉扯上一大堆。可他更知道纸上谈兵的典故。他有几分能耐他自己很清楚。选兵、操演、排军、布阵、对垒……这些事他一样都做不好,更别说指挥几百几千的人去真刀真枪地厮杀了。他可不相信自己当上个游击将军,转过身就能和孙仲山或者郭表他们拉出阵势打上一场。他要真有那份本事,也不会在屹县衙门当个小小的书吏,还一做就是十几年了。     他记得,《孙子》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时看到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