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强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命中的对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道光二十七年农历十一月,秋风萧瑟,南方草木已枯,往日风景秀丽,流水汩汩的崀山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处处可见怪石陵形,山洞幽幽。     崀山位于湖广与广西交界,由于土地贫瘠,山多地少,又地处两省边界,在大清朝历来都是会党众多,匪患严重之区,道光时自然也不例外。     此时崀山脚下,一只长长的队伍正在沿山而行,这支队伍衣衫杂乱,只是每人身上都挂着一个布结,布结有白有红,每个人手中都拿着木棍、刀叉等制成的简陋兵器,队伍中弥漫着一股杀气。     队伍前头,五色旗帜并排而行,数十骑并肩而行,中间一人长着络腮胡子,面目黝黑,大约四十余岁,正是这次队伍的首领。     在离这支队伍不远,已经枯蒌的草丛中,密密麻麻的伏着无数人影,这些人同样衣衫简陋,胸前绣着一个大大的“勇”字,他们的兵器同样杂乱,比起正在行进的队伍来却要好的多。     “杀贼!”     一个中年人的声音从草丛中响起,“咻!咻!咻!”数十支利箭向队伍前头骑士射来,当场射下数名骑士。     “保护教主!”     “有埋伏,快跑啊。”     “不要乱,迎敌。”     ……     打着五色旗帜的队伍骤然被袭,乱成一团,尽管各级头目极力维持,依然无法改变混乱的局面,正伏在草丛中前胸绣着“勇”字的队伍趁机冲出,呐喊着向肩上披结的队伍杀去,不一会儿就将混乱的队伍截成数段,杀得节节溃退。     方才队伍埋伏的草丛中,一面江字大旗缓缓升起,大旗下,站着几名穿着官服的满清官员,中间却是一名三十余岁,穿着士子常服的中年人,只是那几名官员明显以常服的中年人为首。     看到这面大旗,挂着肩结的队伍显得更乱,许多人惊叫起来。     “是江忠源的团练。”     “天啊,我们打不过的。”     “不要杀我,我投降。”     ……     喊声中,不少人纷纷丢掉肩上的布结,向人数远比自己少的敌人跪地求侥起来。     “教主,事不可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逃吧。”数名教众向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劝起来。     中年人却是不肯,反而道:“江忠源这个老匹夫,甘当满奴鹰犬,屡次坏我大事,今日再败,我教根基大损,我身为教主,又有可面目再逃,今日与江匹夫不死不休,儿郎们,跟我杀满奴,还我朗朗青天。”     “杀满奴!”     “杀满奴!”     ……     在教主的带动下,近百名教众鼓起勇气,跟在中年人后面向旗帜方向冲去。     “噗、噗。”那名身为教主的中年人勇不可挡,连杀了数名挡路的勇字队成员,看到冲过来的教众面上狰狞的面容,一面胖胖的官员着急起来,向穿着士子常服的中年人道:“常孺先生,贼人向我们冲来了,怎么办?”     “李大人,不用担心,有我团练在,贼人冲不过来。”     “那就好,那就好。”那名李大人正是新宁知县李博,士子模样的中年人则是新宁团练使江忠源,江忠源举人出身,却喜爱兵事,眼下交战绣着勇字衣的队伍正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团练,另一方则是新宁本地的青莲教众,又称棒棒会,教主雷再浩。     青莲教的起义已经持续两个月,起义时声势浩大,连陷数县,全靠江忠源的团练才保得新宁县没有失陷,并屡败青莲教众,如今更是主动设陷,想一举将青莲教拨除。     果然,雷再浩虽然勇猛,跟在他身后的教众也都是教中骨干,只是江忠源的团练远比青莲教众组成的队伍配合密切,两名年轻的领队更是指挥娴熟,用长枪,盾牌挡住了雷再浩前进的道路,很快雷再浩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直到只剩下他一人。     “雷再浩,放下兵器投降,可免一死。”领队的一名团练喝道。     雷再浩手握长剑,身上满是血污,看到围着自己的团练,重重往地上吐了一口痰:“呸,你们江家平素自认忠义,只是身为汉人却甘为满人鹰犬,简直恬不知耻,想让老子投降,让江忠源那个匹夫好好跪下来求死子,看老子乐不乐意。”     劝降的年轻人听得大怒,喝道:“上,死活不论。”     “杀!”听到命令,五名手持长枪的团练越到前面,连成一排向雷再浩刺去,枪声隐隐带着呼啸,所刺方位又狠又辣,无论雷再浩如何躲闪都会被长枪刺中,唯有正面迎接。     “铛、铛、铛、铛。”雷再浩挥动长剑,连断四根枪头,正要断第五根时,右臂突然感到一阵无力,他已激战半天,早已经泛力,第五支枪头没有削断,斜了一下,刺入雷再浩的大腿,刺中雷再浩的团练一声不响,将枪一带,一大片血花从雷再浩被刺中的大腿喷射出来。     雷再浩痛的闷哼了一声,再也无力站稳,方才五人退下,后面又是五支长枪刺来,雷再浩没有了躲闪的力气,只得闭目待死。     “抓活的。”方才下命令的年轻人叫道。     五支长枪缩了一下,在雷再浩的五处要害停留了下来,只是有两支枪尖已经刺入小半,鲜血从枪尖冒出,这个声音若是稍晚,雷再浩身上已是五个大窟窿。     “常孺家中真是一门英杰,先生高中举子,破了新宁县百年无举之史,而数位兄弟却是一身武艺,团练训练如此精锐,真是英才。”看到雷再浩被抓,李博才将提着的心放下,对江忠源几乎谄媚起来。     听到李博的夸赞,江忠源脸上也有一丝得意之色,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如今江氏子弟人才济济,两次进京赶考,虽然没有中进士,却极大开拓他的视野,还结识了不少官场人脉,其中就包括兵部侍郎曾国藩,在来往的路途中,他敏锐的意识到,民间将会有大变在即,第二次不中之后干脆息了再考的心思,一心一意办起了团练,没想到不到二年的时间,团练就立下大功。     李博好歹也是进士出身,对江忠源这个举子,而且还是白身之人,原本无论如何也不用讨好,只是无奈这次叛乱就发生在他辖下,若非江忠源团练得力,他纵使没有死在叛军手中,也难免被朝廷追责,如今大获全胜,非但不会丢官去职,说不定还会有升迁,对于江忠源这个团练首领,李博自然要好生拉笼。     原本已落入下风,教主又被擒,剩下的青莲教众再也没有反抗的勇气,纷纷逃散或投降,而雷再浩却被五花大绑的押到了江忠源、李博等人面前。     “跪下!”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