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浑所赐。”
李潜淡淡一笑,道:“尚书说的极是。”
侯君集又问道:“李侍郎可想过若是兵去打吐谷浑该如何打?”
李潜道:“吐谷浑位居高处俯视我大唐。以高攻低事半功倍,而以低攻高则非常吃力,在地理上吐谷浑占了极大便宜。所以自武德以来都是吐谷浑主动袭扰我大唐,而我大唐只能被动防御,现吐谷浑袭扰再兵与之在边境附近作战。且吐谷浑一旦感觉不敌,便倚仗战马充足来去如风的优势立刻逃回去。我大军即便追击到吐谷浑境内,也追不上其军队,只能掠些人口、牛马牲畜回来。”
侯君集点点头,道:“李侍郎说的不错。这些年来的情形便是如此,不知李侍郎可想到对策没有?”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下官以为吐谷浑就如同一只将身子藏在山dong里的毒蛇,而我大唐便是养了一群羔羊的牧羊人。毒蛇趁牧羊人不注意便瞅准了机会叼走一只羊羔,牧羊人过来抓它时,它便立刻缩回到dong里不出来。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斩除毒蛇,牧羊人只能进入到山dong里此外别无他法。”
侯君集皱眉道:“李侍郎说的不错。侯某也认为以往那种吐谷浑进犯我便大唐出兵迎战的那种被动应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能派一支劲旅,效仿李大总管当年深入大漠一举击溃突厥生擒颉利的盛举就好了。只是从我大唐边境到吐谷浑腹地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而且缺乏向导,粮食、饮水都是问题,如何能深入到吐谷浑腹地作战?”
李潜道:“向导倒不是大问题,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予重赏,相信一定能找到熟悉道路的向导。”其实早在几年前李潜就指示曹丘在吐谷浑布下情报网。经过几年的培植现在这个情报网已初见成效,年初李潜去肃州便是查看情报网事宜。
侯君集道:“行军补给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个……”李潜无奈地一摊手,道:“下官还没有想到办法。依照现在的条件,想要维持一支十万人的队伍深入吐谷浑腹地远征,仅是粮草就是一个极大的消耗。下官初步估计,单是动民夫的数量就不下六十万,而且一旦远征所耗费的时间肯定不会短了,必然会耽误农时。”
侯君集道:“这些侯某也曾考虑过多次,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原以为李侍郎智计百出或许能想到个好主意,侯某这才冒昧征询,没曾想李侍郎也束手无策啊。”
李潜轻轻摇头,自嘲地笑道:“尚书高抬李某了。若论行军打仗,尚书自然当仁不让。李某不过后学末进,焉敢在尚书面前班门nong斧?”
侯君集摆摆手,道:“李侍郎不必过谦,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必在侯某之上。侯某这个位置早晚都是侍郎你的。”
李潜立刻面露惶恐,连连摆手道:“不,不,尚书折煞李某了,李某自知才疏学浅怎敢有这等妄念?”
接着李潜与侯君集闲聊了两句便起身告辞。
回家的路上李潜一直在思忖侯君集为何突然会问自己这些?按照前世所知的历史进程,大唐决定对吐谷浑用兵是在贞观八年,距离现在还有整整一年时间。侯君集为何会提前一年关心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这是侯君集自己的想法还是李世民说话时透露出了什么引起了侯君集注意,他才产生了这个想法?
李潜思忖了许久认为应该是后者。因为侯君集此人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且功利心重,心胸也狭隘。在他对李靖的态度最能体现他这一xìng格。李世民登基后封赏功臣,侯君集食实封千户,而李靖只是永康县公,实封更只有四百户,侯君集的爵位和封赏远高于李靖。后来李靖为主帅突入大漠一举平定突厥,由兵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仆射,侯君集接替他做兵部尚书,李绩的地位已在侯君集之上。侯君集由此心生不满。
能够体系侯君集不满的,便是他向李靖请教兵法一事上。李靖因腿脚有mao病行动不便,加上年纪也大了,李世民特准他不必每天上朝。而且为了不使李靖的绝世兵法失传,李世民特地让他将兵法传授侯君集。后来侯君集却上奏李世民,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兵法的精微之处,李靖就不教给他。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古以来,师傅教徒弟都会留一手。李靖不是圣贤,可能也有这种想法,不过这件事只能说明他藏私并不能说明他要谋反。但侯君集却告他谋反。学了李靖的本事不感念李靖的恩情,却还要告李靖谋反,侯君集得对李靖怀有多大的怨恨才会这样干啊?
这件事充分说明侯君集很早就对李靖心怀不满了。至于为什么会心怀不满,李潜认为是李靖立下了旷世大功,侯君集心中嫉妒所致。由此足以看出侯君集此人的心胸如何了。
侯君集诬告李靖谋反,不过李靖也不是软柿子任有侯君集rou捏,他立刻展开了完美反击。李世民听到侯君集的诬告后找来李靖责备他(注意责备这个词。如果李世民相信了侯君集的诬告,怎么可能对李靖只是责备?只有李世民认为李靖是对侯君集藏私了,侯君集才会对李潜心生怨恨诬告他谋反,所以才会责备李靖)。
李靖却对李世民道:“侯君集日后要造反啊。现在天下一统四海平安,臣所教给他的那些兵法,足够让他平定四方蛮夷了,而侯君集还不死心,想要求臣jiao给他打内战的经验,这说明他有反意啊。”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极为信任他。听到李靖这样说,李世民肯定不信。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后来李靖的预言到底还是应验了。不过,这都是后话。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