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郑板桥些竹子的诗作很多,这一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见到原始的出处了。
画里题有郑板桥的诗作,是不是就说明这是他的真迹呢?当然不是,恰恰由于这幅画里题有这首诗,直接便可以断定这是伪作。上海市的博物馆也珍藏有一幅郑板桥的《竹石图》纸本墨笔画,也配有一首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相比之下这首诗明显没有前一首名气大。作假的人很大胆,直接在一幅画上题上了这首郑板桥最著名的诗句,很能唬人。这要是真迹的话,可能要创下郑板桥作品的一个记录了。不过从字迹上看,这首诗的字体跟郑板桥的“板桥体”有相当大的差别,属于开门假,纸张的用料看似很老,实际上都是人为做旧的。纸张的做旧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用隔夜的浓茶水往纸上刷,或者直接用烟熏。当然这种小伎俩决然瞒不过行家。
“这位藏友,您这幅画太有新意了,这首诗也挺吓人。不过呢,现在我可以答复你,诗是真诗,郑板桥作的没错,但是在这张纸上写的就不是郑板桥的亲笔了,画也是假画。所以呢,您这件藏品要被淘汰了。”
说这话的是伍子旁边的老魏,老魏是这个小组里唯一一个专门研究书画的,自然书画作品首先由他做判断,他也最有发言权。
这位藏友一脸的疑惑,不是说诗是郑板桥作的吗,怎么又说画不是他画的?
这句话把伍子和老魏他们给逗乐了,诗是郑板桥的所作,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但是现在写这首诗的人那可就太多了,你可以写我也可以写,总不能见到这首诗就说是郑板桥作的吧。还有你那张画,拿回家用一杯清水从上往下在画卷上淋一下,流水的地方会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那道痕迹就是把做旧的伪装祛除以后表现出来的庐山真面目。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