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三个月。按姚海棠这大方的性格,拿几个回去就行了,可青苗不许:“在做东西上,我听姑娘的,在做生意买卖上,姑娘得听我的。”
于是她就眼睁睁地看着青苗这个具有“奸商”潜质的姑娘,生生把三个月变成了以一年为期,但不是无偿,而是付原有价钱的一半。青苗真是个“奸商”啊,有道是懂割肉的人一点点儿割着,不懂的一刀切。
而且窑场的待遇是不错的,姚海棠对手艺人有着很深的认同感,所以把月例定得很好,尤其是几个画师,更是好得很。
“青苗,别太苛刻了,我不怎么缺银钱,其实按我来说,这瓷器的生意不做也没事儿,只是我养了这么多人,将来又要放水运,只好开了这生意。既然是为了他们开窑场的,就不要太苛刻了,我是希望大家都过得好的,跟着我的人我不愿意他们吃亏。”姚海棠在现代没上过几天班儿,唯一上过班儿的又是家福利好得很的企业,所以她的观念就是这样的。
当然,归根结底,她主要是对自己的同行们比较宽和。而且她也想得比较远,几千年后这可都是艺术品,她得对得起这群隐形的艺术家吧。
对于她的话,青苗听着笑了笑说:“姑娘就是心软,自己是靠双手吃饭的,就舍不得和姑娘一样靠双手吃饭的人吃了亏去。行,我听姑娘的”
把瓷器装好后,姚海棠看了看忽然想起言行云来了:“对了,青苗,送一套到言相爷府上去,只说我们窑场新开窑,送一套给言公子做个念想,也不枉我们一场相交。”
青苗点头说道:“晓得了,我这就安排,姑娘要不要写个帖子,送东西去相府,没帖子可是不合规矩的。”
还要帖子……不要啊,她不想乱抄东西的,可是让她写的话她下笔就得是名诗名句名词,因为古物上多是这样的传世佳句啊她自己写就算了,她的文言文完全是建立在仿古董的那点儿底子上,真没别的了。
最后想了想,扒拉出几句似是而非的来赶紧合上扔给青苗,她怕自己看了都替自己脸红
“赠君天青盏,赠君白玉杯,心如青天洗,浑似玉无瑕。”
看着青苗在那儿准备,姚海棠就在想,都是送到太平里去的,杜敬璋那儿是送是不送呢……。.。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节请到【】阅读,地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