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手生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7.说清楚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蕃王们到和园几乎都是踩着点儿来了,黄昏时分正要掌灯的时候,各蕃王们就来了,蕃王们这些日子天天吃请,其实身体也吃不消。哪府不是大鱼大肉,真来了客人难道还能做全素宴,一到要吃饭的时候蕃王们就想吐。     想吐可以,但还得继续吃,好在众人一想着杜敬璋惯来好清淡,对和园的小聚也就没这么腻味。存下来还有蕃号的蕃王一共八名,加上在京的亲王和诸位公子们,这晚上也是四五十人的小宴。     “老四,这年余你上哪儿去了,可让兄弟们好找。”一进门就大声说开了话的是惠王,蕃王们多是太祖玄孙,其中惠王是太祖第五子的后人。     “劳兄弟们惦记着,这些日子在江湖倒也过得不错,看了些从前看不到的事,过了段儿想了想不着的日子,倒是颇为有趣。”杜敬璋这时脸上尽是笑意,就似是半点芥蒂也没有一般。     在场的谁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杜敬璋回来后会有不小的动作,好在蕃王们在外就蕃,京城里的事听着看着就当是戏台子上,没谁插手也插不上手。但是这一番话听在在京的诸位公子们耳里,那就味道各异了。     这时大皇子上前来说:“赶紧都坐下,这大冷天的在院子里吹的什么风,老四刚回来还在养身体,父皇可说了,这段时间得让老四好好养着。”     众人一听大皇子打圆场,一个个也就笑着赶紧入厅里安席,进了厅里安座下来,先有使女递了热巾子和热水来,恭恭敬敬地请诸皇子和蕃王们温手暖面,然后厅里才各自谈笑开来。     这个说:“听说楚地涨水,今年河堤可以多注意些啊”     那个说:“我昨日在万青斋里寻了副好画儿,改明儿个大家伙儿一块参详参详。”     众人说来无非是些风月之事,间或夹一两句关于各地的消息,至于朝里的事、宫里的事自然是半个字不提,乃至是杜敬璋这一年多不见的事也少有人提及,毕竟有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就得了。蕃王们是没必要说,京里的诸皇子们是说不得,这事儿少不得是有人搭着干系的。     话至酣时,杜敬璋向着场中众人说道:“这些天知道你们吃得满肚子油水,今儿到我这青菜豆腐招待你们一顿,回了可别说我在饭桌上省银子。”     “老四你这明摆着是小气啊,还说在前头了,你们都看看,老四这副嘴脸,年余没看我还真不习惯,现在见着了省事了,什么也不缺了。”某位蕃王这么说道。     “老四你要是缺钱呢就跟兄弟们说一声,我们给你拼凑拼凑,不至于吝啬着我们这顿啊”从人谈笑间无不是旧年常要调侃的话。     坐在主座上的杜敬璋一一回以笑意:“各位若要凑,我自然是缺,总不能让大家的念想落了空。”     大家伙儿又是一通调侃,待各自暖起来脱下外裳时,就到了上菜的时候,先上的素汤素菜各位蕃王和皇子们自然吃得不错,天外楼的素材水平当然不一般。     饭罢酒停,各自又说了会儿话的时候就到上点心了,这时已近夜深,姚海棠想着不能光有点心,就做了消食化积的乌兰茶,择器时选了洁白的瓷盅。     见她取了瓷盅用,东厨房的管事一脸肉疼地说道:“这些瓷器是司珍坊出来的,不是谁家都有的,可稀贵着了,让他们上的时候小心着些。”     “这……好”姚海棠看了看瓷盅,她还说怎么不像自己做的,自己做的那一批都有西城的底款。司珍坊的色不够白,地子不够薄,声音也没那么清脆干净,就这样的物件居然也成了稀罕物件?     茶用小盅盛放好了,点心有苜蓿芽春卷,点了蟹黄的水晶四合蒸饺,加上什锦水果糕、速炸鲜花儿和杜敬璋极喜欢的白茶饼,五样小点心各自入小盘再置入大盘,大盘中间摆着乌兰茶,一盘盘装好之后使女们趁着热赶紧端入了厅里。     梅红色衣裳的使女个个指如白雪,捧着加了盖儿的大盘子上来时,众亲贵们一眼就看到了那素白大盘:“这是司珍坊做出来的……对了,那叫什么来着?”     “瓷器,说是什么素骨天成,一色独韵,反正我是粗人看不出好了。”这位答话的蕃王大概是离京城比较近的,对这些东西知道得更多一些。     忽然有知情人士冒了出来,面有得色地道:“我倒觉得司珍坊的不如一个落款为西城的人制作的,我封地里有个叫云泾河的地方,当地官员送了我一套,那才叫好东西。比这还白些透些,拿在手上轻飘飘的,一旦筷子碰了那声音就和太平院弄到京城里的那个铜编钟的声音还好听。”     这底下说话自然各自小声,但杜敬璋还是听着了些,西城,又是西城。看着摆到面前的素白瓷器,杜敬璋似乎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弄出来的,泥里出火里去:“应该还有红的”     当一一呈好后,使女们把盖儿揭了,刹时间厅里忽然没了声儿,倒不是这些皇子王孙们没见过好吃好喝的,一打开时烛光投照在素白的瓷器上一种淡淡的晕黄之感,似如是金色一般,比起那些奢贵的餐具来,白瓷不奢自华是另一番风骨。     刚才那位自诩粗人的蕃王自言自语般地说:“乖乖,我也看出好来了,那些拽酸文的说了,敷朱如少女,不染似神仙,果然很少女。”     有人问云泾河一带为属地的蕃王道:“你刚才说西城的还要好,那是什么光景?”     那位蕃王指着灯说:“摆出来在灯下一照,玲珑透亮,还能看出梅花儿的纹样来,那大汤碗盛了水放在太阳义底下,养上两尾鱼摆在厅里头,比摆什么都好看。”     “那我回头顺路上你那看看。”     在这边着话的时候,那边已经有人开吃了,先挟了苜蓿芽春卷儿,外边儿金黄酥脆,里边儿鲜爽可口,配在一起正是一个相得益彰。再到蒸饺,蒸饺是以澄面为主做的,所以皮儿透明得能看到里边儿馅,一口一个进嘴里,蟹黄面皮儿和在头的汤汁儿混合在一起,不粘不腻显得很味道不浓不淡气味皆诱人。     每一样小点心各有各味,只吃到什锦糕点时会觉得有些干,正好配了乌兰茶,喝着清酸香口,像是洗净了肠胃一般,连带着嘴里也一股子干净芳香之感。     “老四,你果然是兄弟们里嘴最刁钻的,园子里做出来的吃食,我们在外头可尝不着,长见识了。”其实好吃的他们谁没吃过,只是猛地一肚子油水吃,吃些个爽口的,就觉得味道分外好。再者,他们这不是在捧杜敬璋的场么,就算再难吃,他们也会表现得和现在一样。     不为别的,只需要两条就够了,一来他和太平院、司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