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时代之198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6章 集火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着所有人,更何况新中国几十年来一直都坚信着个人崇拜,对权威的认同和顶礼膜拜从来都是贯穿始终,这一点便是在后世那种资讯发达的时代都存在。

    所以戈文曾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反复强调大学生要有现代知识分子人生观。

    老一辈史学大家或许并不是针对戈文个人,可是这一顿杀威棒打下来,会让很多年轻人以及一些学者都无言以对,唯命是从。便是那些普通的读者恐怕都会开始怀疑,怀疑《明朝的那些事儿》里所说的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历史,怀疑戈文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

    因为对于这些史学大家,老百姓或许不明白他们究竟是做什么的,可就像在场的众人一样,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是知道一些这些老先生的名字的,知道这些老先生们都是一些高高在上的专家和权威。

    于是哪怕老百姓们都认为《明朝的那些事儿》很有趣,写的很好,可以让大家知道了历史,让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是既然专家都说不对了,那这真实的历史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也有所猜测了。

    这样戈文的创作的良苦用心就会白费。

    尤其是李大光老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那篇《痞子论》的文章,既然已经被《人民日报》刊登,那自然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这是不是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播放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真的有问题?

    怀疑的阴影一旦种下,再要拔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一会儿就去写一篇驳斥李大光先生的文章,我和《光明日报》报社几个编辑的关系不错,争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李醒民将手中先前朗诵着的戈文的手稿放在书桌上,然后说道。

    “《文汇报》的关系我熟,我可以投稿到那里。”北岛拍着胸脯保证道。

    “《新京报》前几天刚联系过我,说想要向我征稿,我看能不能试着发表一篇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评论。”查海生也就是海子也点头说道。自从戈文向《收获》推荐刊登了查海生的《亚洲铜》后,查海生的诗歌创作事业一帆风顺起来,就连他的笔名海子都是戈文帮忙想的。

    “《山西晚报》这边我没问题!”

    ……

    “我应该可以在北大的校报上发表文章。”宁素心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在场众人的表态中,还属她的层次最低。

    “没关系,我想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够站出来支持戈文支持《明朝的那些事儿》,我想一定会让那些默默支持戈文的人都奋起勇气来反抗的!”李醒民微笑的看着宁素心说道。

    “没错!现在已经不是权威说了算的时代了!”众人都附和道。

    “那好,就让我们让那些老先生们知道一下年轻人的厉害!”李醒民有些兴奋起来。

    作为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激动人心的年代》的创作者,李醒民可以说是中国年青一代最有才华和主见的青年学者之一,在和戈文的交往过程中,李醒民对戈文的为人极为佩服,更是对戈文某一次在酒醉后坦露的理想敬佩的五体投地,叹为天人。

    身为最杰出的同龄人之一,他也不愿意让戈文一人专美于前。

    今天也该是他向戈文向天下人展示锋芒了!

    “那戈文哪里……”见众人都站起身要马上散伙,宁素心想起了戈文。

    “这件事,大家暂时保密,让戈文安静的把这部《明朝的那些事儿》写完!”李醒民听到宁素心的担心,一边往外走,一边嘱咐大家。

    “呵呵……没问题。”

    “嘿嘿,到时候给戈文一个惊喜!”

    “NOProblom。”

    ……

    随着史学界的一些老先生们在各种媒体上集体发言,一时间在报纸上和电台上对戈文、对《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赞扬一时间销声匿迹起来,零零星星的根本不成系统。

    就在这种情况下,以李醒民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他回复李大光老先生的文章为开端,一场年轻人的抗争开始集火了——

    出版社出过很多版本的二十四史外加清史稿,除了《史记》《三国志》这两本卖得还可以以外,其余大部分尘封。

    老百姓,尤其是年轻老百姓都跑来看《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就因为它独特的语境和通俗性!

    正如李老先生所言,现在的人心浮躁,所以大家才会看那些第一手史料感觉太累。

    说这本书好玩,没错,就是好玩。

    终于有一个普通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语境写的历史了!

    这些天在报纸上看到很多人说《明朝的那些事儿》影响了他对明朝的认知,其实很多普通人根本无法做到像专业人士说的那样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读它。

    老百姓对明朝认识的缺乏,让他们只能吸收。他们极度信任它,不是一味的认为它讲述的对,而是认为它传递的内容真好。

    如果要研究一个朝代,确实如李老先生所言,要从方方面面仔细考究推量来做学问才会不偏不倚的靠近最真实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对历史的需求,是缘于希望拓展视野。

    所以如果李老先生不屑于这套书,对它进行批判,我觉得稀疏平常。因为真正的历史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难以让人去感受,去理解。我非常明白很多历史记录都是极其可笑的,譬如太多史书对谈话的记录、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这些都会因为作者而使真实偏离。

    而真正于一个读者来讲,真正有用的,就是读它带来的感触!是让读者在思想上面的挣扎!

    这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物,也不是因为某一事件,而是这几百年间发生的这么多事这么多人的堆积,磅礴之下过如云烟的轻微让人动容。

    你跟我争论真正的历史原貌,你告诉我戈文有些地方写的不对。那么我来问你,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我并非要否认探寻历史真实的功绩与目的,只是与我而言,恰恰这些是无关紧要的。

    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能通过它,经历看见感受我们所没感受过的没经历过的没看见过的,通过读书达到思想的强韧。而读《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带给我这些益处的。

    土木堡之后,也先围京,于谦的选择让我为之动容。最打动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