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无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进展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事务,都没来过问这俩人的四处闲逛。“大学那会儿,我的那台电脑可已经是双核的了,速度非常不错!”

    “你不是玩过吗?反正就是和你们使用的传统硅芯片计算机不同。光脑是用光束代替电子进行计算和存储。也就是说,它以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以大量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将数据从一个芯片传送到另一个芯片。可以说,光脑是利用纳米电浆子元件作为核心来制造,通过光信号来进行信息运算的,载体不同于双核电脑的电子,光脑用的是光。每秒在千亿次以上,而且还不怎么耗电!”

    “千亿?我的天,那是啥概念?”

    张雨生所在的二十一世纪初,世界上的主要大国都在追逐计算机的高速度,虽然国家计算机实验室已经实现了每秒千亿次,但民间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其处理器运算速度也不过以百万计算,但即便这样,也足以满足人们日常的使用需求了,看电影、上网冲浪、做文档什么的,都能满足,奢望千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就如同恐怖分子奢求原子弹一样难以企及。

    “什么概念?大型工程的设计计算都需要每秒运算千亿次以上的计算机,否则将繁冗的数据处理都将会对工程工期造成严重影响。比如说,比如你们那时候的天气预报、模拟地壳运动、模拟核武器实验等等。当然,每秒千亿次的运算速度,是标志着能否进入到人机互动智能时代的最低门槛,不过咱们已经到了这个世界,也就不要有那个念想了!”张宇说着,指了指实验室里那台每秒以千次计的计算机,要到达千亿次,得再给它添上九个零。

    “可惜的是,咱们手里就只有你那么一台光脑,要是有更多一点就好了!可惜的是只有一台,更可惜的是,咱们这会儿的计算机还处于原始代!”张雨生说完,接着透过玻璃窗痴痴的看着那台硕大的晶体管计算机。

    组装技术的进步是始终与计算机的换代相协调的,计算机不断向小型、微型化发展,也是有组装技术的进步在做贡献。所以,之所以能让这间实验室的晶体管计算机小于隔壁的电子管计算机,那是因为实验部门的组装技术提高了。

    电子管计算机中,一个“门”就是一个插件,然后以焊钉、导线钎焊而成。晶体管计算机,它就可以使每一个插件可包含若干个“门”,继而使组装密度得以提高一个数量级,并且组装采用单面或双面印制板,大大利用了有限的机内空间。

    当然,往以后发展,集成电路会将插件吸收到器件内部,并采用多层印制的插件板与底板,以及绕接连线工艺,会大大提高组装密度。当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门阵列应用之后,计算机的微型化便成为可能,让计算机早日实现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当然,张雨生的感叹是有道理的。计算机的发展同其他科学领域一样,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整体进步才能实现整体的飞跃。计算机技术包括很多方面,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与中央处理器的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应用、存储体系等等。这也就要求计算机发展,需要运用很多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加以综合,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务必紧密结合一体,而且从科学理论研究到实验试制,一直到大规模生产使用,自治区要想玩转计算机,还很很多方面的技术要有所建树才行。

    电子工程中的脉冲技术、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都是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应用物理方面的真空电子、磁记录、光学和激光、超导、光导纤维、热敏与光敏,也都是计算机之中的重要应用。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很大程度上有依靠于精密机械的加工制作。尤其是要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万计的晶体管,没有这种技术是做不出高速中央处理器的,精密机械的工艺和计量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硬件发展的。

    通信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极大转变,依靠计算机结成的网络,人类得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之后,人与人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人的意志和行为开始通过计算机得以部分实现……

    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可以说,自治区要想再信息科技领域抢占制高点,并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需要努力的东西和时间都很多。有利的条件是,从1923年6月份四千余名科研人员正式开始各项科研工作,一直到张雨生今日来视察也就是1927年4月5日为止。24年、25年和26年泰山计划已经迎来了一共六千余人的新面孔,所以张雨生来视察的时候,泰山计划的科研工作者有万人规模,往后还将有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

    所以说泰山计划不缺钱、不缺时间,也不缺人才。科研人员们在相对宽容的环境下展开庞大的科研工程,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在大山里聚集起来,又因不同的科研机构而相互独立,俨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科研城,而各大科研机构的驻地就是城市里的一个个区,此时张宇他们所在的就是泰山计划之计算机研究的总部之某实验中心内。

    “这位就是泰山计划计算机技术与发展领导组副组长朱佳伟,他目前还有一个职位就是中国工业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的副院长,当然他也在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是一位教学和科研能力都很不错的教授!”

    张宇非常热情的向张雨生介绍从其他地方急急忙忙赶回来的副组长,虽然张宇自己挂着一个组长的名字,而且泰山计划里不少的科研机构都有他的位置。但实际上他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那些突发灵感时的“建议”,当然这也对计算机的研究很有裨益。

    “听说总理事过来了,我就赶紧从理论研究室赶了过来!”朱佳伟是一个典型的学者,最大最显眼的标志就是那副鼻梁上眼镜,镜片的厚度几乎可以防弹。“总理事我来为您做做介绍。这是我们最大的一间实验室,各个研究室的成果都会在这里进行组装、调试、运行等等,以检验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正确。”

    “目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