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兵役制的法令,俄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决定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道。
1921年2月14日成立东方面军,专门应对来自远东的威胁,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美英日三国干涉军的实力不容小觑,所以这一方面军受到了足够的重视。2月20日,成立不久的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下令全面扩充部队编制。
按照他们的计划,除东方面军外,还将组建南方面军、北方面军及西部防区,苏维埃必须要为反抗干涉军的四面进攻做出相当多的军事部署行动,当然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大量的农民开始被发动起来加入军队,不管会不会开枪,只要套上了一身军装那就是士兵,那就应该为伟大的苏维埃政权奉献,成为一名英勇的军人。工人们失去了所有的节假日,妇女也加入到了生产活动中来,为前线的士兵提供衣物、罐头、弹药。
战争进行得相当之快,但其发展方向并不是苏维埃人民所想要的那样。帝国主义列强联合起来的军队,久经战争考验早已成了一个个兵油子,对于战争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远超于一群由农民组成的苏维埃红军,不少红俄士兵好不容易捡到了死去战友的枪支,但开不来、打不准的人大有人在,面对装备精良、作战经验十足、士气还不错的干涉军,苏维埃要想一改颓势稳住阵脚,谈何容易?
刚结束不久的欧洲大血战已经证明,一名士兵的生命或许等同于一万发不到子弹价值,一名新兵的生命或许只值一颗老兵射出的子弹、小半块炮弹爆炸弹片。而面对干涉军一挺挺机枪一门门火炮的,恰恰是苏维埃一群群未经训练的士兵,他们大多时候都需要听从尖锐的哨声才能读懂长官的意思。
要么全体进攻、要么顽强防守,就这么两个命令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无论是反击还是防守的时候,干涉军那一挺挺机枪射出的子弹都是夺命的符咒,依旧一窝蜂冲击敌人的红军只能接受被机枪仿佛镰刀般收割稻草一样的屠杀,干涉军几乎是踩着鲜血染红的土地向莫斯科进发,依靠人力优势抵御进攻的红军是根本扛不住漫天弹雨、瓢泼炮弹的打击,步步后撤是保全性命的唯一办法,但苏维埃红军岂能再后退?后退一步可以是海阔天空,当然也会是坠入深渊,徒有人力优势的他们不能退除非全体阵亡。
协约**队所组成的干涉军并不是主力,但他们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然而要想复国还是得靠俄国人自己,当然作战最卖力的也是他们。高尔察克指挥的白卫军从东线实施突击,邓尼金、尤登尼奇和米列尔军队则分别从南方、西方和北方实施辅助突击,目标指向莫斯科,这几个家伙的**与他们前进的脚步不相上下,试图比一比谁先拿下列宁的小脑袋为自己请功邀赏。
高尔察克军队占领乌法、沃特金斯克、奇斯托波尔、布古利马、布古鲁斯兰、奥尔斯克、阿克纠宾斯克,逼近喀山、辛比尔斯克和萨马拉,切断红军同土耳其斯坦的联系,与之配合的远东方向干涉军也是积极配合,以至于苏维埃东方面军的防线随时都有有被突破的危险。
在西线,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军队很快突破红军防线,在内应的帮助下经过一场血火大战之后成功占领了彼得格勒,而后就是干涉军早已商议好的,占领一城一地就稳固一番,之后才徐徐突进,彼得格勒很快成了尤登尼重要建设据点,当然也是他大肆屠杀布尔什维克党的地方。
在南线,邓尼金军队很快成功占领伏尔加河下游重要城市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将苏维埃和高加索一带的联系全部切断,随后纠结大批物资军队在英美特派内河军舰的护送下沿河而上,支持在喀山一区作战的高尔察克军队作战,得到大量物资的同时,他对更快攻入莫斯科更有信心,但还是像尤登尼一样,遵从尼古拉二世的指示,胜利之后必须大肆捕杀组织叛乱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只有把他们消灭干净才能确保复国大业的稳定。
驻扎在乌克兰的敖德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尔等城市的干涉军,是以法军和希腊军队为首,和赶过来的英国舰队配合,很快在优势火力的帮助下成功渡过了红军重点防守的聂伯河,干涉军很快向库尔斯克等地区挺进,一路上自然是对怀疑为红俄的人皆予以坚决屠杀,用铁血政策防止红俄分子祸乱后方。
这样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苏维埃与人民的关系密切,在广大贫苦人民的眼里肯定是支持苏维埃红军的,但支持也是需要人员组织的,干涉军一路上击溃了无数的红军部队,屠杀大量的部队指战员和优秀战士,让红军部队在作战能力上越来越低下同时,任意杀害有文化有思想的人,这些最容易被红俄所欺骗,甚至已经加入到红俄队伍中的人,必须给予坚决处理。
所以这样一来,高压政策下虽然很是惨无人道,但也变相降低了溃兵对自己后方补给线所造成的威胁,为干涉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殊不知这样做对俄国人民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失去了大量文化、技术、科技人才,必将对俄国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这些都无所谓,因为俄国皇帝要的是一群愚昧不堪的人民,聪明的反而他不喜欢,因为越聪明的人越容易闹事儿威胁他的统治地位,继而威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1年4月5日,从摩尔曼斯克登陆的、从远东开过来的、叛乱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从乌克兰出发的……四面八方的干涉军将苏维埃的土地一寸一寸占领完毕的时候,当整个苏维埃已经人力资源异常不足,没有粮食和军械支持战争继续的时候,当因长期高强度工作但却没得到应有回报的工人们,从饥饿难耐过渡到心存不满的时候。妇女儿童都要被送进工厂干脏活累活,而男子却送上战场吃上几颗枪子儿便宣告“殉国”,这样的比沙俄统治之时还要不堪的命运岂能被接受?
他们开始怀念诺曼诺夫王朝时候自己至少还能有生存下去的限度,但红俄当头竟然一天到晚吃不饱,却还有做不完的活。所谓的土地革命梦成了空谈,千家万户聚拢到一起大谈集体主义,干活的少吃饭的但挺多,这样的日子难道就是红俄所宣传的人人富裕安康?
尼古拉二世也顺应民意宣布了他们复国之后的一系列政策,会减免农民的大部分税收、增加工人待遇和福利等等,经过一次翻盘的尼古拉二世已经知道收敛一些,在这紧要的关头更是什么都可许诺,所以穷则思变的人们开始慢慢转头干涉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