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激扬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六节练气有成与“华杯赛”复赛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六节练气有成与“华杯赛”复赛     郑浩不自觉的用手指弹了一下放在桌子上装满水的磁杯。“当啷”一声,这瓷杯受此一击,竟整个裂开,分成了几瓣,里面的水溅散开来,竟有几滴溅到了郑浩脸上,衣服也弄湿了,但郑浩却欣喜若狂,有了如此指力,可说是剑指有成了,今后一双手完全可说是凶器了。     郑浩心中一喜,“明劲巅峰的功夫也练到了手指上了。看见自己以弹指之力,居然能打裂瓷杯,郑浩心中欢喜溢于言表,但是紧接着就觉得手指疼痛,低头一看,发现指头虽然没事,但指甲上淤出了一小块血,显然是刚才弹指一击,虽然弹裂了杯子,但是反震之力还是使手指受了伤。     郑浩暗自感叹,这真是“一山还比一山高”啊,以前自己练功,拳掌一出,崩石断树,虽不能说是轻而易举,但也举重若轻,觉得外门的筋骨皮已经练到家了,没想到这指爪还欠着火候,离铜皮铁骨,还差了好大一截,细微之处击打与抗击打的能力还是不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虽是自幼练功,但也不过是练了五年,幸亏他沉迷其中,行止坐卧都在行拳意,走拳神,一天练习的时间比一般人要多出好几倍,才能有如此功力,不然只怕还要远逊于现在。     郑浩的身体机能远超常人,所以恢复能力极为出色,再加上老曲的祖传秘方,自己的外伤单方,以及精心烹调的饮食多方合力,经过这些天的休养,郑浩的身体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虽然老曲还没帮郑浩拆线,但活动起来完全没有什么感觉了,即算郑浩骤然发力也没有不适了,更有趣的是,自小在山野间晒出的黝黑皮肤也白皙了许多,更让郑浩显得玉树临风,只是手臂上,肩膀,背心都留下了疤痕,虽然老曲医术了得,他的祖传秘方对伤口愈合也极有效,但到底当时伤口极大,这伤疤还是极为明显,就好像百足蜈蚣一般爬在身上,显得异常狰狞帮郑浩减了几分文弱气息,显得悍勇了不少。     但是郑浩却毫不在意,他知道自己内家功夫到了化劲程度,皮毛皆立,内劲外放,过一段时间,完全可以把疤痕皮肤换掉。     翻过日历,这天天已经是六月二十四了,郑浩想起李铁曾说过“华杯赛”的复试在二十五日进行,他决定下午去学校一趟,了解一下情况。     吃过中午,老曲说“等下我帮你把线拆了。”这下让郑浩颇为高兴,终于可以回家了,这十来天见不到家里人,他也有点担心,毕竟对于指导父亲进行康复训练,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说句实在话,这拆线实在太容易了,剪断线头,然后把线抽出来,可为了这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办到的事情,却需要用十几天的时间来达到。     拆完线,郑浩就去了学校,刚一走进学校的大门,就遇见了班主任吴老师,她一看到郑浩,很是高兴:“正准备让派出所的李所长去你家找你,你就来了,我把明天的安排和你说一下……”     按照师范附中下发的通知上写的竞赛安排,六月二十五日上午八点半进行“华杯赛”的复赛,各小学的参赛学生要带上户口本,一起集中到师范附中的图书馆阅览室,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两个小时,然后一小时阅卷,由抽到的各小学的带队老师进行。下午对获奖学生奖励。     这次复赛,因为郑浩出的那个主意,马王堆小学多了四个参赛名额,加上郑浩可有五个人参赛,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们能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参赛,考出好成绩,学校去乡政府借了一台吉普车送他们,其实也因为乡长的儿子刘伟也要参赛。     比赛这一天,彭向红逼着郑浩穿上了鞋,不许他打赤脚,再加上衬衣长裤,出门的时候,疗养院的女护士一个个眼前一亮,真是个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带着户口本,坐着乡里的吉普车,在吴老师的带领下,一行人到了潭洲师范附中的校门口,一下车,就看到了设在传达室的登记处,吴老师带着他(她)们五个人来登记的时候,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因为别的学校都是一个老师领着一个参赛学生,唯有他们,共有五个学生参赛。     根据安排,参赛学生要先带户口本和复赛通知报到,办理参赛证,参赛时要带户口本和参赛证进入考场,这也主要是防止冒名顶替。办理参赛证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高大英挺的郑浩年龄竟然只有十岁,很是奇怪,毕竟这次参赛的都是五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十二、三岁了,只有郑浩小一些,但个子却最高大。     报完名后,吴老师带着几个人先去找到考场看了看,作为考场的阅览室挺大的,放着七八十张长长的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六个人,这让从没见过这么大考场的张意等人啧啧称奇。因为时间还早,吴老师就带着大家参观校园。将校园看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竞赛也快开始了,吴老师就带着五个人去了考场。     对于这次“华杯赛”竞赛,郑浩做的准备非常充足,虽然郑浩上世没有参加过这种大型的竞赛,但毕竟是重生二世的人了,而且学的东西远远超过了这种程度,所谓“仓里有粮,肚里不慌”,所以这次竞赛对他一点压力也没有。     进入考场后,一百多个参赛学生按照参赛号码对号入座,每张桌子坐两个选手,隔着长长的桌子面对面坐着,十几位监考教师检查参赛证和户口本后,发下草稿纸和笔,各人打开手中密封的档案袋,从中抽出试卷,发给由自己负责监考的参赛选手,学生在试卷上不写姓名,只写参赛号码。     要从这次参赛的一百多人中,按照分数的高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四名。这十人将会被师范附中不同程度的免除学费,本次复赛的前四十名将会被师范附中特招入学,而获得一、二等奖的三人将代表潭洲市去广州参加“华杯赛”的决赛。     因为阅卷老师是由各小学的带队老师抽签选出,考生考完后,阅卷老师分别阅卷,按照成绩确定名次。老师们阅完卷后,把评选出来的学生的号码和试卷按照奖项,分别密封在档案袋中。等公布结果时再和主办方的名单对应,这样在公布结果之前,谁也不知道谁获奖了,获的什么奖。     拿到考卷,郑浩迅速地看了一下,这一看让他大为放心,虽然题目可算是稀奇古怪,可说是完全脱离了教科书,但他毫无压力,因为他感觉没有不会做的。把参赛号码填好,郑浩连草稿纸也没有用,就直接在试卷上做起题目来,他落笔飞快,丝毫没有感觉到题目的难度,就这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考试,还破例检查了一下,发觉确实没有什么疏漏和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