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激扬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节潭洲一日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备拿钱的念头,只是将特意准备好的一片钥匙     给了郑浩。拿着钥匙,郑浩回到家去登山包里拿了二百元钱,不敢拿多了,要知道这可算是一笔巨款了,     郑栋辉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四十五元。他准备去潭洲市中心去一趟,理个发,把头面修饰一下,把行头     制备一下。     马王堆疗养院实际上被潭洲郊区马王堆农村所包围,周围大都是郊区菜农户的聚集地,这里菜地成片,     条垄成行,瓜果飘香,四季丰茂,所以有条件建立蔬菜批发市场。而且此处口口池塘映月,条条灌渠纵横     ,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风韵。一条并不宽阔的沙石马路作为这边郊区主干道,是城区五一路的延伸,不过     路面坑洼不平。郑浩走出红墙包围着的疗养院的大门,经过两条铁路桥洞就到了新火车站,他沿着通连新     火车站的五一路向西边市中心区走着。与郑浩后世记忆中拥堵的不行的五一路相比,现今这条五一路作为     潭洲最宽敞的一条路,半小时时间里他没看到几辆小汽车,根本没有塞车这回事,只有着几路有限的公交     车来往穿梭在马路上,想要横穿马路时不用担心有汽车会撞上人。马路两旁那自行车道上骑单车的人群让     郑浩叹为观止,车水马龙显的极为拥挤,自行车作为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数量     是如此庞大,以至潭洲的自行车道设计之初已经是尽量宽敞的了,但仍还是让人觉的拥挤不堪,就像郑浩     印象中后世的五一路上跑的各式汽车一样,特别是现在恰逢下班时候,映入郑浩眼帘的那黑压压的自行车     组成的长蛇阵沿五一路自行车道两边相向而行,这场面蔚为壮观,不登高远眺是看不到尽头的。     郑浩快步疾走没多久就到了湘南旅社。这湘南旅社是早年的潭洲火车站旧址,现在还有一段铁路横过     五一路,形成一道岔口。郑浩这时就看到了在后世只听老人讲过的一大奇景:一列去潭洲火车货运北站卸     货的火车在这时正要经过道口,只看到在岔道口的铁道两旁,一边一根大腿粗细,极是显眼的红黑白三色     相间的隔阻栏杆随着“铛铛”声落了下来,将两边相向而行的汽车和行人强行切断开不容通过,只为了让     火车先行,任你是什么人、车在这时都的乖乖等着不能抢道,这时任谁都得耐着性子的等待火车先行通过     ,这等的时间少则五到七分钟,多则十至十五分钟不等,像今天这下班高峰的时间,郑浩眼睛随便看了四     周几眼,短短五分钟己经挡住好几百人了,这时有几个既耐不得烦又胆子极大不怕死的男男女女,在闸栏     还没有完全升起或刚落下道口的那一刹那间,怀着侥幸心理,伺机强行钻越闸栏,不顾站在道口的那几个     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安全人员紧急吹响的哨笛声和同时挥舞着的红色令旗的制止就这样横跑过铁路……随着     火车轰轰隆隆的开走,“铛铛”声里闸栏的升起放行,两条骑车人组成的的汹涌洪流滚滚向前,霎时两边     共进汇合,甚至都拥挤到了马路中央,占据了汽车道,使之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和其它车辆喇叭响个不停,     甚至不得不停下来或者缓慢行走。     潭洲作为中国著名的小火炉之一,虽还只是四月底,不到五月,但己是让人觉得很热了,中午的太阳照     在人身上,不一会儿就让人汗流浃背。郑浩走在人行道上,幸亏这时节五一路两旁的绿化带上这树冠高大     的玉兰树,浓荫蔽日。眼下正值春夏交接的季节,树上开满了白色的海碗般大的玉兰花,在冠层绿叶掩映     下,伴着微风摇弋竞放,有着一种淡雅清幽的好看,如是炎炎夏日里骑车经过这树底时更是可以乘凉遮阳     ,在一路玉兰花清清的悠香陪伴下,郑浩来到了潭洲市的中心城区。在这里,他首先把太长的头发剪成了     短碎,然后就随意在街上逛了起来。     八十年代初的潭洲城最繁华的街区是在黄兴路到南门口和中山路、先锋厅这一块,特别是中山路百货大     楼对面一个三角形的地段,不知何时兴起了一个叫“三角花园”的成衣和饰品的聚集地,成为了潭洲城平     民百姓购置新装的首选地,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中山路成为了当时潭洲市的时尚潮流商区,但这里与后世     郑浩的记忆相比较并没太多的变化,即便是有所变迁的地方,亦还能找的到当年的雏形来,而黄兴路就不     同了,郑浩对照着后世的记忆发觉简直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