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节韶山行(一)
这个晚上,公园的那个小亭里,借着月光,郑浩看着石桌上堆放着的一堆码得整整齐齐的钞票,眼睛好久才眨一下,良久,才长长的嘘了口气,他前世今生二辈子为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现金,在现在这个时代,真可以说是一笔巨款,郑浩明白这等于是给自己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有了它,自己就可抓住极多的机会干出一番事业来。郑浩慢慢的把钱放入那个登山包里,借以平复一下心情,心内嘲讽了一下自己小家子气,以后的年代里,这点钱算什么!
“不能用师父教的功夫为非作歹,不能好勇斗狠,须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宽容大度,但不能受辱……”徐静川送他上路时讲的话一句句清晰的在脑海中浮现。“我要有许许多多的钱,要有很大的势力!”郑浩暗自发狠,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好身边的亲人。虽然与徐静川分别了这么多天,但是师父的身影还是清晰在郑浩的脑海的浮现,时刻魂牵梦绕着。
郑浩将自己的心思平静下来,认真的考虑自己这第一次实战的得失。这第一次实战,手里就有了三条人命,可实际打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都是一招制敌,对阿豹完全可以说是暗杀,对阿龙、阿虎也是出其不意,在可以说是偷袭暗算的情形下将其一举格毙,并不能算是正面交手。而和慕容复最后的打斗,也是在他筋疲力尽,体力消耗到极点的情况下,用八卦掌转得他晕头转向才得手的。都不足以显现出真实水平来,不过郑浩还是有点得意,一记劈拳,一记炮拳可是让自己打得神形俱备,而八卦掌也用得挺爽,不论是那三个歹徒还是慕容复都可说是江湖老手,可全都栽在自己手上!“好了,不想这些了,睡觉,明天去韶山瞻仰伟人故居”郑浩将东西收拾好,睡了过去。
清晨醒来,郑浩洗漱了一下,将随身物品收拾好,现在以这个登山包里所装物品的价值来说,郑浩完全是个富翁了。吃了早饭,慢慢走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向韶山进军。
韶山,伟人的故居,这里山灵水秀。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舜帝曾在这里演奏韶乐,因此而得名。这里有洋溢着风起云涌的历史刻痕,也见证了沧海横流的壮志情怀,荡漾着许多让人无法忘却的回忆。这里“韶乐虽停尚遗村”,这块土地绵延着亘古的永恒与岁月的变迁。
韶山,华夏人民心目中的圣地,它位于湘潭、宁乡、湘乡三县交界处,集风光旎漪于一身,融大度,宽容与一体。这里,远离了都市的激越与喧嚣,它让人感悟的是山的世界,云的海洋。
当郑浩跑到韶山的时候,正好有几个旅行团来参观,郑浩就和其中一个旅游团混在一起,不过为了不引起导游的注意,他有意落在人群的后面,但就像鹤立鸡群会很打眼,他一副少数民族猎手打扮,又携刀带枪,自然引人注目。那个小姑娘领队本来想将郑浩撵走,但看到郑浩那张俊脸上向她特意展露的爽朗笑容是如此的让她眼睛一亮,心一软,就当没看到这个人,不过,却不时瞄一下这个瑶族帅小伙。郑浩十分悠闲地走着、看着周围的风景,这个旅游团是一群中老年游客组成的,不过有几个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这些小孩对一身瑶族猎手装束的郑浩极感兴趣,刚开始还只敢远远的指指点点,但后来就凑了过来,七嘴八舌地与郑浩交谈起来,调皮地还伸手去摸郑浩背着的“汉阳造”,有个胆大的甚至要把腰刀抽出来玩,郑浩连忙阻止了他。
本来一般的行程应该是先参观领袖故居,再来登韶峰,但这次却反了过来,韶峰成了第一个游览点,仰望雄峰,五百多米的海拔虽让这群中老年望而生畏,但大家还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开始了登山。不为别的,只为身体力行去证明这是一群虔诚的朝拜者罢了。历经艰难,终于登上了韶峰。这时,郑浩身上七七八八挂满了大家的背包,身边跟着几个小萝卜头,他现在就是一个活动挂包架、孩子王。一行人参观了舜帝南巡纪念馆,在几副雍容的面孔下,感觉时间的流逝让本是平淡的故事成为不朽的传奇。来不及停留,匆忙之间,大家又登上了龙头山的仙顶峰,登上峰顶的时候,一群中老年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郑浩虽负重累累,却神闲气定,这让大家感叹年青真好。郑浩目光游离于山峦叠翠之中,这韶山在风水师口中相传是世间仅见的“翻倒七星”的格局,必有“反手掌乾坤”之人于此地出生,到时则天地变色、宇宙震惊。郑浩眼里看着,耳中听着小姑娘导游的精彩介绍,在她的口中,这里的山峦还真宛若一巨大神龙凌翔于天地之间,郑浩听着她牵强附会的解说,但也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郑浩站在这山顶上,俯瞰天地,觉得虽不能与苏宝顶,阳明山等相提并论,但也能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由此对伟人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诗句感喟在心。在几个小孩的族拥下,郑浩也混在人群中留了影。看他们的言谈举止,听着他们天南地北的口音,郑浩知道这一个旅行团都是些离退休的老干部,而且品级还不低,郑浩就认出了那个带着秘书的姓胡的陪同者应该是后世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郑浩很是亲切,让郑浩管他叫胡叔。这一群无神论者一行人来到韶峰古寺时还是像普通游客一样上了香。导游让大家自由活动一下,郑浩便带着几个小萝卜头去看了一下观音阁,财神堂,金锁堂。这时到了吃中饭的时间,看来确实因为身份特殊,这个旅行团就安排韶峰古寺吃斋饭,郑浩和他们混在一起也在寺里吃了斋饭。这时有辆大客车来接他们下山。这下郑浩再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混在一起了,刚要告辞,那个姓胡的官员让小姑娘导游叫住了郑浩,说下午还要郑浩一起走,帮忙背包,郑浩本就无可无不可,但能在这个前途无量的胡叔面前混个面熟,郑浩也就答应了。
随着几个小萝卜头的欢呼,车已在九曲回肠之中疾行,大家的心都飘向了领袖的故居――韶山冲。可能是因为有这个离退休老干部团来参观,所以今天的游客不是很多,除了他们一行之外,只有另外一个国内团和一个由三十余名外国青年组成的参观团同行,之外便没有什么人了。暮春时节,午后的太阳,还是有些火辣,但完全掩盖不了这一群人脸上的欢跃,憧憬,敬仰之情。这一幕,让郑浩想到了领袖自有种种不是,但凭他领导大家建立了新中国,在人们心目中就有着“任凭日晒雨淋,我自岿然不动”的无上地位。步行了大约十分钟,终于来到了领袖故居地,故居前面的一池塘里,几只鸭子正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