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激扬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节回家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有看到其他同伴吃到鱼,那些被扎了脖子     的鱼鹰才会更卖力捉鱼,如果全部扎起来,那就没有肯抓鱼的啦。当脖子被扎的鱼鹰捕了五六条鱼后     ,渔民就用竹竿把鱼鹰接到竹筏上,轻轻翘开下颚,手沿着鱼鹰脖子往上一捋,鱼鹰就一股脑把鱼全     部吐在竹箩里。郑浩看着这些腿被绑着的鱼鹰被驱赶着在竹筏附迎边游边捕鱼。看的这一小会鱼鹰就     抓了大概一小筐鱼,数了下有将近几十条小鱼。郑浩想了想,决定今天下水抓几条鱼,给彭向红蒸着     吃。     虽然现在是冬天,但南方本就不像北方那样寒冷,郑浩身体来就好,又兼练了这么久的武功,所以     现在也只穿着单衣单裤,他把衣裤一脱,让小黑好生守着,活动了几下身体,就下了水。     郑浩像那些正在捕鱼的鱼鹰一样,浮在河水里,那刺猬一样的寸发头,和黑油油的脊背,时而浅没     水下,时而露出水面。他嘴里叼着根长而坚韧的三棱草,两臂略略张开探入水下,两手十指成放射状     分叉开来,掌心向下,欲贴未贴地滑在河底软泥上,轻轻的搜寻着。要知道摸鱼全凭两只手的感觉,     一旦碰到了游鱼,出手要准要狠,不然,只能碰到鱼打手,却逮不住鱼。郑浩摸鱼有绝招。他不是下     到河里胡乱瞎摸,那样不但摸不着鱼,甚至连一片鱼鳞也抓不到。郑浩知道哪里有鱼,而且,什么鱼     呆在什么地方,他似乎隔着河水看见似的,他知道,鲶鱼常躲在河边的岩石旁,鲤鱼好隐在深水底,     鲫鱼成群结队扎水草丛,泥鳅、黄鳝则钻在烂泥窟窿里。最难摸住的是白鲢窜子,因为它不着东,不     靠西,常常是顶着水浪子在水表乱窜。每摸到一条小鱼,郑浩就要摘下嘴角咬着的三棱草,穿了鱼鳃     ,复叼在嘴上,叼了青青三棱草穿着一串小鱼的郑浩,样子憨憨的可爱。待郑浩俯下身继续摸鱼的时     候,那三棱草串成的小鱼串儿,便在水面乱扑棱,弄得郑浩一脸水珠。     一连摸了几条小鱼,郑浩有点不满足了,他想摸两条大一点的鱼,这样就可以红烧着给郑栋辉下     酒吃。郑浩走到岸边,把那几条鱼系在河边芦苇根上,任那几条小鱼在浅水里,扑棱扑棱,拉得那芦     苇棵子乱晃。他站在芦苇丛边仔细看着河面。     看了一会,河面上出现了一圈泡泡,看清位置后,郑浩小心翼翼地沉进了水里。很快,本来还显     得清澈的河水就变得浑浊了,郑浩在水里扑腾,双脚忽上忽下,就像捕鱼时的鱼鹰。突然一阵“哗啦     ”,郑浩在水里扑腾,双脚忽上忽下,就像捕鱼时的鱼鹰。突然一阵“哗啦”的水声,郑浩从水里露     出脑袋,右手高举着一条刚刚抓到的鲤鱼,这条鲤鱼全身通红,看样子有二斤多重!郑浩抓着鲤鱼走     到岸边,折了根稍粗一点的柳枝,穿了鱼鳃,和开始那几条小鱼系在一起,不过这下动静可比开始那     几条小鱼闹腾的大多了。鱼系好后,郑浩又开始像先前一下看着河面,很快,又发现了鱼踪,这次抓     的鱼比开始的要小,只有一斤多。抓了这么多的鱼,郑浩觉得收获差不多了,他也没去穿上长衣长裤     ,就一手提着鱼,一手拿着衣服向茅草地工区跑去。     这天,又是到了赶闹子的时候,郑浩虽然还是像往日一样做着徐静川布置的作业,但脸上明显比     平常笑的高兴些。没想到快到中午的时候,却只看到郑栋辉一个人来了,郑浩一楞,要不是郑栋辉挂     满一脸的笑容,他还以为彭向红出了什么意外。郑栋辉看见郑浩,兴奋异常,一把将儿子举了起来,     他好久没有这么干过了,因为郑浩长得比别的小孩快多了,郑栋辉不费一把子气力,都举不起来了。     “儿子,你要做哥哥啦!你高不高兴!”郑浩听到这句话,喜出望外:“爸,你没骗我吧?”这时,     正好逢上从小学回来的徐静川走了进来,郑浩一把抓住他的手,“师父,我妈妈怀孕了,我要做哥哥     了!”听到这话,徐静川也很高兴,扭头看向郑栋辉,“好事啊,恭喜你了。今天在这里吃饭吧。”     郑栋辉连忙摇手推辞:“这怎么好意思,浩子一直麻烦你,我就不打扰了。”徐静川淡淡一笑:“吃     了饭,浩子和你回去一趟,看看他妈,顺便带点东西回去。”郑栋辉一听这话,更不好意思了,连忙     告辞,就想离开。徐静川手一摆,“就这么定了。”     吃饭的时候,郑浩完全没有照徐静川平日里要求的“食不言、寝不语”办,而是吃一下饭问郑栋     辉一句“妈妈怀孕多久了”“妈妈吃得下东西吗?”“妈妈反应大吗?”“不知道是弟弟还是妹妹?     ”完全不像平日里沉稳的郑浩。徐静川今天也只是随他,这么活泼天真的郑浩,可是极少见啊,平日     里都是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徐静川眼睛里满是溺爱,这个入室弟子偶尔放纵一下,也挺好的!吃完饭     ,郑浩给徐静川和郑栋辉一人泡了一杯茶。徐静川这茶也不是普通的茶,而是千家峒的瑶族石牌头人     送来的,徐家清雍正时期就在永江扎下根基,一开始也只是耕读传家,科举入仕,但清道光年间,有     个在广州为官的徐家子弟见识了“十三行”的风光,致仕回家后,安排族中旁支子弟开始经商。把永     江的香米、香姜、香芋、花生以及药材等特产运销四方,而丝绸、陶瓷、食盐等大宗商品运销永江。     徐家经商更多是因为他的儒商情结,同治初年,徐家一位叫徐平意的子弟经商有方,生意兴隆。童叟     无欺“富而好行其德”,其人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行善积德,取财有道,诚信待人,和气生财,家资     日厚。发财立品,徐平意平时为人宽宏大量,当有人遇到难事有求于他时,他从不趁人之危,趁火打     劫,而是以同情之心帮助那逢难之人渡过难关。在旧社会,穷苦农民不但日子过的艰难,而且还要承     受各种灾难的考验,一旦遇上轻者则逃荒要饭,重者便倾家荡产,如家中一场大火,房子财产一时化     为灰烬,为了重建不是借债就是变卖土地,如家人突然死去,为了殡葬也要典当和变卖土地,凡遇到     突如其来的灾难需要变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