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节茶杯里的风波(一)
这次到潭洲出差,徐燕可算是最有收获的一个人。
作为女人,她收获了一个丈夫--贾忠勇,贾忠勇的妻子在七几年患病身亡,儿女也不在身边,这些年来一直一个人孤零零地。这次徐燕来帮他写材料,两个人朝夕相处,虽然年龄有些悬殊,但两个人相互都有好感。只不过组织上一直没给贾忠勇下结论,他不想拖累徐燕,所以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而就在昨天,组织上正式通知贾忠勇,他的问题已经查清,组织上让他做好重新出来工作的准备。接到这个电话,贾忠勇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俗话说“老房子起火,一发不可收拾。”当爱情来临时,年纪大的人的反应可能更激烈,他情不自禁地就向徐燕求婚,徐燕也带着羞意答应了。
作为编缉,徐燕给出版社组了一部极优秀的稿件,《亮剑》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近几年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最为成功的一次出版,从总编到社长都给徐燕打来表扬电话。
而且因为贾忠勇的复出,她相信,她与贾忠勇合著的传记《刘邓麾下的日子》应该也有出版的可能。带着这些欣喜,徐燕先回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工作单位,准备一下结婚所需要的手续,在看一下贾忠勇复出后的工作安排情况来决定俩人的家安在那里。
在寄出了那几本书后的几天,贾忠勇略带焦虑的等待着。而小学五年级的升学考试早考过了,学校都放假挺长一段时间了,郑浩的空闲时间又多了一些。在八月十几号时,郑浩等来了师范附中成老师托人捎来的口讯,叫他去师范附中参加田径队开学前的集训。
原来这师范附中田径队每年寒暑假都会提前两个星期到半个月进行集训,郑浩虽是新生,还未报到,但做为成教练心目中的重点对象,郑浩早被他盯上了。接到别人捎来的口讯,郑浩和父母打了个招呼,带着简单的行李跑到学校,在传达室打听了一下,就跑到操场边去找成老师,准备向他报到。因为郑浩是由人带的口讯,不像别人放假时就得到了通知,所以报到的时候迟了几天,田径队其他的队员早就到了,现在正跟着教练们在操场训练。郑浩还意外的看到了在这届市运会上最大的“杯具”,那个被他压得死死的徐明,他不是在市体校吗?怎么也到了师范附中了?郑浩觉得有点奇怪。
成老师的眼力真好,一下就看到了背着行李的郑浩,他吹起了哨子,把正在分开训练的队员和教练都招集过来:“好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新加入我们田径队的郑浩同学,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他的名字!以后他就是我们田径队的一员了,现在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彼此认识一下。”
“我是高二的龙套甲(懒得起名),主练一千五百米和五千米。”一个瘦瘦黑黑的男生笑着说道。
一个瘦高个子:“我是高二的龙套乙,主攻跳高。”
……
五个年级三十多个人轮番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就被各自的教练带走去继续训续。而郑浩则在成老师与另一个姓刘的老师带领着去给他进行测试。成老师虽然知道郑浩没专门练过田径,但还是问了他一句:“小郑,你以前主要练什么的?”
郑浩挠了挠清爽的短碎,“成老师,我上次运动会的时候是报的五项全能,不过我真没正正经经练过田径。”郑浩说的是实话,他虽然上次竞赛的成绩极出色,但完全是凭借练武练出的超强体能,至于所掌握的运动技巧,完全不值一提,虽然那次跳高的时候用了背越式,但实际上技术动作上还有不少瑕疵。
成教练微笑着摇了摇头,打量了一下郑浩:“这样吧,我和小刘给你安排一下测试,看看你的运动要领掌握得真么样?”
“好的,成老师。”郑浩跟在两位老师身后,先来到田赛训练区进行跳高、跳远、推铅球等项目的测试,虽然郑浩极力收敛,但一测之下,成绩还是很好,都达到或超过了高中组全国级别的水准,而且动作都有些不规范的地方,如果能纠正那些错误,相信成绩会有不小的提高,再进行径赛的一系列项目的测验,同样如此。成老师看着成绩表,喜出望外,他之前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就知道郑浩很出色,但那毕竟是耳闻,现在亲眼目睹,可说是被震撼了,才是个初一的新生,而且没有掌握什么技术要领,现在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相信还有极大的潜力可供发掘,这真要感谢老天爷,给了他一块如此出色的瑰宝!有了郑浩,相信今后几年,师范附中都将让别的中学羡慕嫉妒恨!
搞完了测验,成老师带着郑浩去宿舍放行李,办进田径队的手续,并向他交待师范附中田径队的一些优待条件,田径队员每人有张卡,凭卡在学校食堂一日三餐吃饭可以二荤一素不用钱,饭管饱,另外还每学期发两套运动服,每个月发训练补贴五块钱。可以说,表面上是解决了郑浩的困难,要知道现在这时代,粮食都是凭户口本定量供应,城镇户口居民配给,小孩是每月二十四斤,到了初中凭学校证明增加到每月三十斤大米,幸亏郑浩才回潭洲没多久,家里的粮票没用完,还能让郑浩这个大肚汉吃饱,过一段时间,粮票用完了,非得去买议价粮不可。
两位老师在给郑浩做测试的时候,早引起了别的队员们的注意,对于这个打双赤脚不穿鞋的英俊少年,大部分人眼睛里都是惊奇、佩服。不过郑浩却几次看见发觉徐明的眼睛里深深的怨恨。
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是个乡下少年,但凭借出色的实力,俊朗的外形,内敛的气度,没有两天,郑浩就让田径队里的女队员成了他的拥趸,这些女队员因为长年的体育锻炼,身体发育得比较好,虽然现在社会风气保守,但对异性还是会产生不自觉的好奇与好感,在加上练体育的女孩子性格都比较开朗,所以看起来高大但实际上年纪最小的郑浩很快就取得了她们的好感,不时在训练间歇簇拥在他身边叽叽喳喳的,有的对郑浩标准的普通话不感兴趣,反而兴致勃勃地要教他潭洲话。有的则很好奇地打探他的过往经历、家庭背景,对他的年龄表示怀疑。……最好笑的是,有个叫陈渲的初三的女孩子大大咧咧的要郑浩叫她姐姐,说将来会在学校里罩着他,让郑浩是哭笑不得,长了这么大,从来只有他帮人,还没需要过别的同龄人保护过他。
郑浩大部分时候是微笑着听这些女队员胡说八道,但偶尔也和她们胡吹乱侃,把有些事打岔过去,甚至遇得一些略带点争风吃醋的尴尬场面时,他还会插科打诨,扮一扮小丑,讲一些后世网络上流传的笑话来化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