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上最牛驸马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3章 知县的作用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33章知县的作用     战争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办法击败对方。在这种情况双方依然要继续战斗,为的,是等对手露出破绽。     很多战争的胜利都不是依靠取胜一方的聪明,而是靠着对手的失误。特别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战况异常胶着的时候,其实双方不断犯着错误,关键是谁能及时把握住一个对方的失误,让整个战局出现瞬息间的转变。     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就很困难了。身处战场之上,特别是现在通讯基本靠人工传递的战场上,有机会也不一定能及时准确的把握。辽国人占据速度上的绝对优势,他们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掉调动兵力填补那些需要填补的缺口。     李玮刚刚就看见了对方一个缺口,只要他能冲过去,就能和旁边另一支宋军汇合,那样他们就有足够能力对第四座丢失的营寨进行包围了。     白天丢失的五座营寨在偷袭的时候拿下来两座,还有一座也经过鏖战打了下来,可是就如同辽国人的偷袭一样,当对手反应过来之后,偷袭变成混战的时候,进度变的越来越缓慢,双方为了得到哪怕一寸的土地,都要经过血腥的几个来回的厮杀。     两支宋军的方阵想靠在一起,切断那第四座军营外面的辽国骑兵和城内辽国守军的联系的时候,辽国人发送了疯狂的冲锋,李玮他们两次都没有靠上去。     有一个小队的宋军撤退的慢了一些,一百多人被辽国人的大军围在那片开阔地上,而且他们手中的弩箭这时候正好用尽,面对周围蜂拥而来的辽国骑兵,那宋军的都头,大喊一声:“兄弟们,有死而已,我等何惧?杀”     一个个宋朝士兵也不要什么队形了,没有弓弩,你一百多人在几千人的面前谈什么队形?就看见他们高举大刀和钩镰枪,不顾辽国人射来的箭雨,用血肉之躯迎上那数不清的战马     那都头冲在最前面,还没有冲到辽国人的面前,身上就被射中五六箭,气绝倒地。后面的士兵根本不看他,踏着他的尸体继续冲上去。     惨烈的肉搏在那开块地上展开,宋朝士兵用他们的钩镰枪扎向迎面而来的骑士,用盾牌去挡住对方刺来的枪头,钢铁磨擦尖利的啸声,响成一片。     那血肉穿刺的沉闷声,还有充满仇恨的怒骂声、剧痛引起的喊叫声,临死之前的哀号声,让宋军这次冲击显得是那样的悲壮。     惨烈的厮杀后,一个负伤倒地的士兵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看看周围已经没有自己的同袍,身边全是那些辽国人雪亮的枪头,他弯腰在地上寻找着,寻找自己的武器。     有辽国人大声说道:“投降吧我们不杀你”     那士兵充耳不闻,找到一把长枪之后用尽力气,朝那劝降的家伙一下投掷过去:“呀”     辽国人一枪挑开飞来的兵器,旁边一支羽箭疾射过去,穿透那宋军的胸膛。     战争打响的第一天,第一个晚上,在双方的鏖战中过去了。     等到天色发亮的时候,双方不约而同的同时停止了进攻,各自派出收尸的队伍,来收拢战场上双方士兵的尸体,也把那些藏在尸体中的各自的伤员抬回去。     整个战场犬牙交错,总的来说形式对双方都不是太好,也都不是太坏。辽国人打开的那到口子被宋军再度封锁了起来,可是他们依然占据着两个军营,可以作为随时向宋军攻击的支点。     一晚上的混战,宋朝以伤亡八千余人的代价让辽国人承受了一万一千余人的损失,双方的交换比是一比一点三。     辽国人的兵力还是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这场战斗是在野外展开的,虽然宋军利用营寨给了外面作战的部队很大的支援,可是毕竟城外战斗的宋军最后是自己退回去的,辽国军队根本没敢上去追击。     从这个角度来说,宋军在野战之中以步兵为主的方阵取得了以前和辽国军队对战时候从来没有过的战绩。     双方准备接下来的战斗,后面注定要更加的惨烈,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可能在也不是战场上的这两支部队了。     任富天色没亮的时候就接到了战报,对于辽国人打过来宋朝时早有准备的,任富的手里有好几套计划,甚至包括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辽国人一夜之间击破了某一个军营之后自己该怎么办。     当他听说辽国打得是信安军,当下有些担心:“是谁在指挥?”     报信的士兵说道:“是许怀德将军。”     任富松了一口气:“还好,幸亏当初没把这小子打死。”     他的儿子任俊在旁边说道:“爹,让儿子带兵去救援信安吧。”     任富看看自己的儿子,想了一下点头:“好,我给你两万人马,务必在今天日落之前赶到信安军。记住一定要快,这必然之势辽国人的先头部队,他的大队人马可能马上就要来了”     任俊很是高兴:“是父亲大人放心。”     任富忙的拿出自己的大印,先写一封军令让任俊立刻出发,然后赶紧写了一封奏折,把事情上报仁宗。还下令其他几座军营严加戒备,以防攻打信安军营只是辽人的声东击西之计。同时也昭告各地官府,现在辽国人可能已经要来了,一定要提前做好工作,转移妇孺,组织乡绅,尽量保证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的安全。     这一次仁宗是下了圣旨的,任何地方,如果百姓没有撤走的情况下官员退了,当地所有的官员免职,为首的按渎职论罪。     免职,这对于宋朝的官员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处罚了,免职就意味着自己以后再也不是士大夫了,那一个月让人眼红的俸禄就和自己再也无缘了。     也就是说,身份,实惠,自己都没有了,以后也没有办法封妻荫子了。所以任富不担心那些官吏会像以前一样,辽国人还没来呢,带上自己几房姨太太就跑。     其实以前也不能怪他们,当兵拿刀的都躲起来了,你让他们这些文人怎么办?     现在仁宗说的非常清楚,任何地方,任何形式之下,百姓不走,官员不能走。官员不走,军队不能撤。     不要说辽兵还没有打来,就是已经打过来了,当地的官员也必须硬挺着,直到该撤走的百姓差不多都走了才是。     信安的县令现在就没有走,整个信安已经丢了大半,百姓在仓皇的逃亡中,他挪动着那肥胖的身体带着一群捕快,集中了县城他能找到的所有马车,堵在官道上面,扯着破锣喉咙喊道:“老人和孩子上车这里有干粮,一人一袋,其他东西都给我放下”     县令和那些捕快的出现多少让慌张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