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此沉重的钢铁大枪。
赵银锦自问中央禁军之中武技最出色的一批战士,虽然在锻炼的时候,能舞动这么重的大枪,不过他们舞这大枪,还做不到运转如意,不能用来对敌,只能做为平时的锻炼。要是拿这么重的枪上阵对敌,施展不开,速度跟不上,一下就被人戳死了。
而且即使如此,要他们拿这长三米多的钢铁大枪一手握得不露把,平端起来,他们也要鼓起全身的劲,并且扎住马步,用带子缠住腰,然后使老力气才能端起。
而吴元吉就是单手一抄,膝盖都不弯,轻描淡写的端起,就好像是在拿一串糖葫芦,这一手,的确令他另眼相看!
“果然是个劲敌!”赵银锦的脸色开始郑重起来。吴元吉端了一下,又将抢掷回,道:“这战场大枪,贫道着实是不习惯,还请赵将军为我换一杆。”
若是吴元吉在接枪之前说这番话,一定会招来鄙视的目光,但他露了这一手之后,让众人知道他是是有真材实料,自然不会怀疑他是另找借口。
赵银锦点了点头,向身后的林筱点点头,林筱会意,取出一杆枪,掷了过去,被吴元吉一把接住。
这是和林筱一个制式的正常样式的丈二缨枪,长达丈二,红缨缀头,白蜡杆子,虽然没有林筱的那一杆好,但也是沉重密实,表面发青,没有一点疤节,笔直如切,同样是难得一见的上等货色。
吴元吉脸上一喜,就如酒鬼遇上佳酿,赌徒见到骰子,手腕一抖抖出十二朵枪花来,像梅花吐蕊般灿烂,耀人眼睛,那枪势如飘瑞雪,气势如虹。
白蜡杆做的大枪拿在手中,拦拿扎,扎枪花几下,就把全身的劲给使出来了,太极拳术暗中运转的劲,通过扎白蜡杆枪就能打出明显得效果,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实在。
“哼……”赵银锦轻哼一声,吐了口气,也是把端着大钢铁枪的手腕一抖!
嗡!嗡嗡!
长长的钢铁枪身抖动,居然发出了宛如寺庙里面撞大钟时候的声音!
朴实无华的招式,大开大合,一往无前的气势,让银枪如凌空长虹,抢身三丈之内气流激荡,杀意冲天,音波成束,直逼而至。
吴元吉只觉得自己的耳朵鼓膜有发麻了,不但是耳朵,就连牙齿根都发麻,同时还感觉到身体凉飕飕的,一股令人触体生寒,就如同千军万马横空杀来的战意与气势扑面而来。
他觉得自己好像是站在寒山寺的那口大钟前面听着人在猛烈的撞击,又像是一人一枪一马,直踏连营而来,枪头所指,寒光闪烁,血腥四溅,鬼哭神嚎!
“好力气!好拳意!”吴元吉的脸色瞬间变了,变得很凝重,无比的凝重!
要知道,骑兵用的枪叫大枪,步兵用的叫小花枪。大枪长丈余,是整根的白蜡树,枪把粗如鸭蛋,枪头粗如鸭蛋黄。大枪又长又沉,两只手端平都难,很不好使。小花枪就短多了,也细得多,抖起来容易,枪头乱飞,故名花枪。
大枪平时训练时为防伤人不装枪头就是现在常叫的“大杆子”。抖大杆子是太极拳内家功夫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练整劲和听劲。大枪沉重,只有用腰马力量才使得开,好枪法必须要能听到枪头上的劲,化发一家,方能不败。
内家枪法在以前是可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封妻萌子的绝学,所以太极门里大枪也是最珍贵的功夫,非掌门不传。吴元吉一直自认深得此道的精髓,但赵银锦这一手,却让他对此产生怀疑。
赵银锦的大枪较之一般的大枪更长,而这才是真正古战场用枪的标准,人骑在马上,对着冲杀,长你一寸,就能先一步捅到你的身体,一寸长,一寸强。而赵银锦这杆枪,是人体能所能达到的极限,古代张飞的丈八蛇矛,也就是这个长度。
钢铁大枪,抖出如此效果,无疑更胜吴元吉一筹。
吴元吉原本对赵银锦的钢铁大枪不以为然,因为大枪可不是硬兵器,矛和枪形状完全相同,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矛杆用的是硬铁,而枪是有弹性的白蜡杆,万勿小看这点细微之别,用有弹性的白蜡杆是个革命性的进步,内家功夫从此正式形成,大枪的神勇全靠此做底,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
通常认为内家大枪法由精忠岳王所创,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河南大枪”,岳王笔下那时的枪和现在的构造用法已经区别不大了。
岳王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两马交锋,双方都害怕,拿着矛端都端不平,直往地上戳。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打起来恐后悔莫及。
一但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挡都挡不出去,越挡越倒霉。
矛用的是硬铁,没有弹性,缓冲不得对方的冲力。两矛相交,力量全传到了手上,如果角度不合适,当场兵器就要脱手,这是个杠杆原理,去推推弹簧门就知道了。
国外的弹簧门很重,一根长杆子作机关,为的是方便两手搬东西时用屁股一撞门就开。推门如果推的是把手那边,小孩都推的开,如果搞错了,推门轴那边,可就难了。
硬铁做的长矛,对方打在矛尖的力,因杠杆作用到手上时大了几十倍,那里还握的住,所以使长矛的一定要直对前方,万不可斜,一斜就会被冲脱手。
西方的骑士比武,拿根电线杆互相捅,也太长了,简直天真得可爱。那么长的杠杆,除非完全对直了,只要横向稍有距离,两马一冲,捅在别人身上,对方没什么事,反弹力非把手臂搞骨折不可。
西方人的对应办法就是把电线杆后面加粗,象个撞门锤一样,依靠木头本身的冲量,对撞时松开手,以免伤了自己。英国人开车走左边,就是遵照当年的骑士决斗传统。骑士都是右手持矛,对撞中必须完全垂直才能收效,所以都走左边。
现在拍的电影,骑士决斗却都走的右边,这是为了安全。用龟壳般的硬铠甲把全身罩住,两马走右边对冲,“电线杆”横着过来,腰轻轻一顶,杆就断了,人一点事都没有。
就这么点差别,古代的生死相斗就变成了老少咸宜的好娱乐。只要马走右边,人人都能当亚瑟王,赢得美人归,哪有使用价值?
可现在他才见识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