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皇极经世拳,自然也研究过大量的内家拳术,自然知道太极拳枪法里有一招“败式亮掌”,练的就是大枪如何“死里逃生”。
“败式亮掌”很简单,就是后退扯个架式,一手高举,看上去就如同特殊时期中跳忠字舞常用的那种造型,根本看不出有任何高妙之处,但这一招其实是大枪的败中取胜法,不论“拖刀计”、“回马枪”、“杀手锏”都远不如这招凶险。
“败式亮掌”其实是弃枪取胜的最后手段,天下没人能逃过这鱼死网破的最后一击。
“败式亮掌”一手高举,意图是弃枪取背上的单刀,刀枪合击。这就象象棋里的双将绝杀,敌人逃无可逃。至于如何刀枪合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是看他的功夫性质如何。
总之,太极拳枪法练到了“败式亮掌”的刀枪合击就算功德圆满,可以下山助明主、取功名、解天下苍生之倒悬。
但是如今,知道“败式亮掌”真实用法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能练成了,更是绝无仅有,却没想到秦晓萱教的那不伦不类的忽雷太极拳里竟然保留下了这样一记高明的杀招。
“不只是这样,那是胎藏慧光的力量!”
法心月一边捂着脖子,阻止鲜血汩汩滚出指缝,一边努力回忆之前方子星反败为胜的一招,终于认出了那股力量。
没错,当时方子星刚刚出掌,自己的脖子上就已经被伤到了,然后才是他的掌刀以那种诡异又凌厉的方式,穿过自己的层层防御,甚至避过道道胎藏虚影,最终落在自己脖子上的那处伤口上。
尚未出手,敌方先伤,这不是幻觉,而是因果的扭转,事先确定了法心月被他打伤的结果,然后才做出攻击的动作为原因。
因为结果已经出现,所以方子星那一掌是不论怎样都会劈到目标,所以什么防御都拦不住他。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是完全可行的。
为了让他尽快接触那股力量,极晶夜不但给他融入了龙脉支流,也曾经引经据典,详细为她讲解了其中的原理。
第三世多杰羌佛、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开示了众生一个事实:“因果”是构成整个宇宙的最根本的规律。
三世多杰羌佛在《因果实相——正谛篇》中开示:“因果实相,乃因果报应之唯物所现也,四宇遍及六大,互为缘起缘生,广布宇宙万物,为实相之科学名词而弗可分……”
从中我们了解到,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在因果这个科学规律中存在、变化。具体到我们自身,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无一不落入因果。
起心动念为因,语言行为为果,语言行为又为因,达到某种效果为果,达到某种效果又为因,促使产生另一个心念和语言行为又为果……等等等等,万事万物因因果果,相扣相连,永续不断,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一件事情做了就做了,一句话说了就说了,做完、说完,就结束了。
其实没有,远远没有结束。所有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本状态——因果,牵引着那件事或那句话在轮回世间流转演变,当然也就牵引着那事、那话的始作俑者——我们这些凡夫,在轮回里不停流转演变,受善恶果报。
一位女士冲一位面带忧伤的陌生人笑了笑,微笑让陌生人感觉很好,让他想起过去一位朋友的情谊,于是他给这位朋友写了一封信。
这位朋友看到信后很高兴,午餐用罢,小费给得十分慷慨。
服务生惊喜万分,凭直觉用小费买了彩票,中了奖的他,把一部分钱给了街上的流浪汉。
流浪汉非常感激,因为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吃过外卖,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只浑身打颤的小狗,就把它抱回自己又黑又暗的小房间取暖。
小狗庆幸自己能够躲过外面的暴雨,对人很感激。
当晚房子着火,小狗狂吠报警直到叫醒了房子里所有的人,大家得救了。
被小狗叫起的孩子中有一个后来当了总统。
所有这一切都因为一个简单的微笑。
……
一个微笑的善因,结出了累累善果,因为女士的微笑而结成的种种善果,因缘成熟之时终会回馈到那女士的身上,这回馈也许来自后来做了总统的小孩,也许流浪汉会偶然帮她解个围,也许服务生会送回她掉的钱包,也许那流浪小狗会偶然带给她更多的欢笑,然后又因为他们彼此新的交集种下新的善因,继续结出新的更大的善果……
很难说清会以什么形式回馈,但付出、回馈,善因善果这个规律是必然的,是宇宙所有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客观状态之一。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摘取了因果链中一个并不完整透彻的简略片段,但事物的运走趋势大抵如此,环环相扣,因果相连,循网不断。
因此,透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一个事实:一切都不是结束在眼前,我们现在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无论善恶,都还在蔓延……因果律就是指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间接)的关系。
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
这与宿命论截然不同。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即种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果)。俗云“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就是这种因果看法的说辞。
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的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的一种理念。但佛家果律特别著重“缘”这个字,即所谓的“因、缘、果”。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
例如,种子为因,空气、阳光、水分等为缘,开花结果才为果。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
从“因”到“果”要看机会,不一定会出现“果”,它是有机率性的。
如“因”“果”中间的“缘”十分简单,简单得趋近于零,则这种因果律是一种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可以包含宿命论,不过它只是特例而已。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机率性的(如前段的例子)。
宿命论中的改运、补运等作法,可以看成是在“缘”字上下功夫,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