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启明之回到南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扩张 第六十一节 刘源一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一年,刘源照常拜会过知府大人,该办的事依例办完,按惯例,知府大人要端茶送客了,刘源却再次掏出一封银子奉上。原来,这一次他还有别的事情想请知府大人帮忙,希望知府大人能帮他安排几个读书人去桃源教化百姓。     知府收了银子,嘴上说的漂亮,心中却暗想:什么教化百姓,那岛上根本就是你们几个富商的商铺,安排人去无非是给你们做事吧。大宋对商贾的歧视虽然不重,但是几千年的传统,读书人还是耻于为商的,找这个借口圈人过去,看来这些商家这些年赚了不少啊。罢了,本官不与尔等争利,到时候安排几个官学中读不下去的书生秀才过去了事。     刘源见知府应允了此事,心中大喜,重又谢过知府,这才告辞而去。     岛上既然有了桃源书院,科学院也逐渐建立起专门的技术学校,刘源还要到泉州来要人,确也是出于无奈。实际上,他已经有些后悔,当年不该先让小儿子上岛。因为,等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到桃源时,才惊然发现,岛上已经建立起一套规矩的雏形,更关键的是,形成规矩的习惯已经被岛上的人所接受,等他,还有其他发起开发桃源的富商们来到岛上时,竟不得不照着岛上的规矩来做事了。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起初开发桃源,这些富商也只想着增加自己的财富,可没想着在岛上称王称霸,只要岛上的规矩不妨碍他们赚钱,谁管那些规矩是大宋官府定的,还是刘星羽等一帮小毛孩子定的。再怎么说,这帮毛孩子也是读书人,背后还有他们的老师呢。陈平先生可算是有名的大儒,有他把关,岛上的规矩偏不到哪里去。     一开始确也如此,万事开头难,即使刘源等刚搬到岛上那会儿,条件还比较差,众人只能尽量团结起来,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尽快的改变岛上的面貌。岛上制定的一些鼓励百姓生产的政策,这些富商们也都支持。刘星羽等趁此机会通过的以技术和研究成果入股的条例,有刘源获得平面玻璃和玻璃镜的先例在前,大家也没有抵触:这可是使小钱换大钱啊!能用一些股份换得一种获利极丰的新商品,抢还抢不到手呢。     可是随着桃源越建越好,那些先来的人,对后来者也能享受到桃源优越政策的待遇有些吃味,觉得他们占了便宜,特别是有了一定身家的人,和原本的富商,现在条件好了,要享受了,才猛然发现,桃源最早确立的加入桃源后人人平等的规定,大大限制死了他们的手脚。     首先,那种人身依附关系的奴仆丫环在桃源是没有的。有钱你当然可以雇人帮你做家务,但是也仅限与此。而且桃源机会颇多,你掏的钱少了还没人愿意来呢,要想跟以前一样不顺心时对家里的下人又打又骂的出出气,对不起,我不干了!桃源可是有规矩的地方,被雇佣的人和雇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平等的,雇佣的合同里可没有任打任骂这一条,真要是发生了这样的事,被雇佣的人随时能走不说,还可以要求雇主赔偿。     其次,想要纳妾在桃源也变的不可能,甚至有些危险。当然,刘源和夫人感情好,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其中的场面。不过,一个在泉州时和刘家差不多的富商体验过一回。他也来到桃源,生意兴隆之余,便托人在泉州买了一房妾室带回桃源成亲。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当天刘星羽等桃源书院的弟子们,带了一大帮人找上门去,舞刀弄枪的,硬是把人抢走,最后还罚了那个富商一大笔钱判给那个女子。整个过程中,肖飞初次展露了他日后最高法院院长的头角,拿着桃源的规定把那个富商辩的哑口无言,乖乖认罚。     还有无数种种,刘源等人越来越觉得这帮小子们以前制定的规矩不合心意。但是,桃源大部分百姓得了好处支持他们,而要修改规矩,按照规定,必须得到最少一半人的支持,要修改最根本的规矩,那就是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支持才行。     要说动这么多人,刘源等自问没那么大本事。如果只是刘星羽等一帮毛头小子倒也不难,只要说这是一帮小孩子胡闹,利用长辈的身份废了他们的规矩,回头重新制定一套也不是不可能。偏偏陈平也站在他的弟子这边,长辈的身份不好用,刨除这一条,对立两边的身份对比就变成了商人和读书人,谁的说服力更大,那就不言而喻了。刘源等也不是没有想过用武力解决问题,可是那一次的抢人事件,让他们明白了一件事:这帮小辈们,不知不觉的,竟然建立起了岛上的武装力量,而且看起来,还是站在他们那一边的。     无奈之下,刘源等想到一个办法:你们不是读圣贤书吗?哎有了,咱可以从大宋找些读书人来,用圣贤的道理来劝说你们改弦易章。大宋的规矩,总该是符合圣贤的道理了吧,也没让我们这么难受啊。于是,刘源此行就多了这么一项内容。     与此同时,刘星羽在桃源还不知道父亲正想着怎么给他们找点麻烦。他今天很高兴,因为桃源第一座混凝土大坝建成了。     以粘土质和石灰质等原料碾细煅烧,再添加少量石膏磨细成粉制成水泥,在桃源早以有成规模的生产,水泥加水拌和了砂石制成混凝土,已经应用于桃源的一些高级住宅的建设中。还有桃源在岛上发现了铁矿后,自己开矿冶炼的钢铁,一部分制成不同断面的钢骨或者不同尺寸的钢筋,也配合应用。私炼钢铁虽然犯了大忌,但是生产和使用都仅限与桃源内部,科学院又研究出了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冶炼方法,大家在享受了钢铁带来的便利之余,都有意识的忽略了这个问题。     随着科学院不断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生产工艺的更臻完善,更多更好更新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日益投入到生产中来,时间一长,居然出现了一个矛盾--钢铁和水泥的产量大大超过了当时的使用量,生产出来出现积压了。基本上,桃源能拿主意的人,都知道钢铁和水泥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没人会放弃甚至放缓对它们的生产,但是暂时还不能对外销售,只能内部消化。可是,要推广使用,面临着现实的成本问题--新的商品一开始,成本和价格都比较高,普通人可用不起。后来还是刘星羽出了个主意,先在大规模的公共和基础建设中使用,增加产量摊薄成本后,再逐渐推广。反正桃源没有官府,这些基础和公共设施,都是开发桃源的几大商家联合出资修建,当然,主要也是为了几大商家今后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别人或许用不起,这些人可用的起。于是,桃源代表大会(这也是刘星羽等整出来的新鲜事物,其实也不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历朝历代都有相似的乡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