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启明之回到南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武卫 第一节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秋天来了。这一年的秋天,注定将不平静。     民主政府的农民们收获了他们今年的收成,他们中来的较早的一批,已经是在民主政府的第二次收获了。在采用民主政府提供的作物与种子,还有派下来工作组的一些栽培和耕作的指导下,获得丰盛的收成,这些人已经没有了第一年看到时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惊讶与喜悦,转而变成一种付出劳动后得到回报的充实与满足。经过这一年来的许多事情,还有工作组在下面的宣传,这些原本是属于一个个相互独立聚居点的农民,开始对民主政府有了认同和归属感。如果说第一年的时候大部分加入的人对于民主政府不向农民征粮收税的做法,还抱着有便宜就占、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念头,让他们不缴就不缴闷声发大财的话,进入第二个年头,看着在民主政府的日子有盼头,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想着怎么才能把这些官府(下面的农民还不能很清楚地区分民主政府和以往的官府有何不同,只知道民主政府可能是为了收买人心不向农民征粮收税)给自己的让步保留下来,最少也要保留其中的一部分。     这其中有些年长一些的,就商量着咱们既然归了民主政府管了,这皇粮国税总是少不了的,政府说不收这皇粮国税,那是恤民爱民,免了这新开荒种地的粮税,可咱们不能不知道好歹。眼看着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就是新迁来的农民,一年也就缓过劲来了,民主政府是说了不用交皇粮,总不好第二年就反悔。若是咱们也绷着不交,非要等到改政策了,那就说不好要交多少才是个准数。不如现在咱们主动交上去,定个差不多的数量,也给官府一个台阶下,这样成了定例,以后咱们心里也踏实。再者说,这对民主政府也是个好事啊,国库有了粮食,国家才能稳定,要办啥事也有底气不是?这么一合计,就有村民主动去纳粮。     清河村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孙安海如愿以偿的回到军队,军衔提升后专门负责特战部队的事情,李镇镇长的职务,经过李镇及下属村庄有选举权的公民和平民推举,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落在了民主政府最近大力宣传的女英雄胡兰身上。和孙安海办好交接,刚熟悉了自己手下的一班人马,胡兰就碰到了她上任后的第一此考验:李镇辖下的村民们,推选了一些代表,带着第一批收获的粮食,来镇上缴皇粮国税了。     民主政府的政策,像这种自耕自种的农民,是没有任何税的,也不用缴纳公粮(农民口中的皇粮)。只有大规模雇佣农业工人的农垦企业和国营农场,经营者要按规定缴纳税金。对于这样下面农民自发交粮交税的情况,下面的工作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开始还只有极少数人,也是先交到当地的工作组的。工作组的组员还能劝一劝,让他们把缴来的东西拿回去。不过劝说的时候,组员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民主政府就不收农民的粮、税,再加上农民主动交粮交税,组员们心里也很得意,劝说的时候自然没那么尽心,只说是民主政府的政策,还有这方面的法律明文规定。后来有几个宣传员想到这也是民主政府的人民对政府拥戴的一个典型事例,按刘委员说的,宣传要抓住典型才有说服力。这几个宣传员就把这件事编成一个短剧排演了一下。按照他们的理解,在短剧里,对于主动交粮的农民有意无意的作了正面宣传的处理。短剧很快流传开(目前除了刘星羽主持排演的《白毛女》,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原创剧目还很少,也很容易流传),这下子,那些以加入民主政府两年的人为主体的村子,都要向民主政府交公粮。民主政府最初的两座城都靠近海边,这些村子主要围绕着李镇,也算李镇这个民主政府首座自己建立起来的镇子的辖区。民众一发动起来,村子里的工作组劝也劝不住,只有疏导了一下,推选了一些代表,赶着车,运着钱粮,由村里的基层民兵保护着,一个村一个村的汇集起来,一起运到镇子里来了。搞得那些才加入民主政府不久的人很奇怪也很不安:民主政府不是说不收农民的粮、税吗?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件事情,民主政府高层的看法也不太统一,很多人认为这体现了民心所向和老百姓对民主政府的认同,再加上传统的影响,心里是愿意接受百姓上缴公粮的;一部分人表示反对,也是出于维护民主政府法律的角度,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不用交,那这次政府就不能收,要收也要等修改相关法律后才行,而且也不具有前溯性;只有少数几个人,真正理解民主政府制定这条法律的用义,事情刚一出来,就对此持坚决地反对态度,这几个人数虽然少,却占了民主政府核心决策层中的大多数,其中就有刘星羽。说服了持其他意见的人后,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育民众。因此,对于最初的一些苗头,民主政府没有发表公开的官方意见,只是随时留意事态的发展。等下面的民众大批的发动起来,集体向镇政府交粮时,刘星羽带着几个干事,也到了李镇,准备借机对民众进行一次影响深远的宣传民主政府法律政策和教育民众的工作。     胡兰对刘星羽的见解非常佩服,她虽然也不赞同农民的这次自发行动,但是很多道理却很难想的清楚。还好刘星羽及时赶到,事先对这个问题和她进行了交流,统一了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看法,再给民众解释起来心理比较有底。胡兰在基层民众中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民主政府各级领导中最大的:面对追兵掩护百姓撤退,身陷敌营侃侃而谈劝说敌首,上次清河村攻防中胡兰的表现不用夸大,就是一篇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在这个时代本来就容易传开。再加上民主政府对宣传工作的重视而发挥出的威力,可不是那种自发的民间传说能比拟的。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不知道民主政府主席、不知道刘委员的基层群众大有人在,不知道胡兰这个大智大勇的女英雄的百姓,说出去都能遭人白眼。因此,说服教育群众的工作主要由她来做,刘星羽等只是边上的陪衬。再说,她是李镇的镇长,这也正好在她的工作职权范围内。     胡兰先召集了几个下面民众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还有村长和工作组成员代表,在镇政府的会议室接见他们。这次除了刘星羽,孔氏兄妹也来了。孔璋在滨海听完刘星羽对这次事件的见解后,认为这又是一个圣人之道在平常生活中得到恰当运用的最佳范例,一定要跟着来。他现在是学院里挂了号的老师,这阵子课不紧张,其他的筹备工作也不差他一个人,说了一声就来了。孔玲则是比较清闲,名义上她归外交这一块,现在没什么事,到处跟着凑热闹。要是哥哥不来,孔玲一个人还不太好意思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