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这些人有意无意的拿阳朔来比这些毛病,激起了这些人中对阳朔的骄傲之心,渐渐看中华民主政府不顺眼的人多了起来。原先阳朔也确实是方圆数百里建设的最好的,不论经济,人口,还是军事,都是周围的聚居点比不了的,要知道原先只有阳朔一处建成县级规模的聚居点。现在突然冒出来的中华民主政府,居然一下建成两座城,人口超过阳朔一倍,经济阳朔更是没法比,军事就不用多说了,被收抚剿灭的强贼就是明证,这让阳朔诸人吃惊之余,还有些吃味。现在有人证明这里行的不是圣人之道,大部分阳朔人不管理不理解,都开始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来,参观的时候言辞中自然也带了出来。
胡图却不糊涂,他是阳朔诸人中明白的最早的一个。参观了两天,他就发现了这里的不同,?不过他没有声张,作为阳朔县名以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实际上的各个势力间的协调人,胡图早已明白治国和儒生宣扬的圣人之道之间有不少的距离。而且据他看,这里的行事倒更合圣人之道。等他发现这里有类似邸报一样的报刊杂志,刊登的多是中华民主政府的政策、法规及其说明,以及发生的事件等等,他就不再跟众人一起出去,而是呆在客店里找来大堆的资料读起来。开始时简体字和横排书给他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毕竟不是每个字都不同,而且简化的字也有脉络可循,文章用词遣句多直白,又用标点符号分隔开,少用典故,还有对照的字典好用,没几天他就能独立读懂绝大部分内容了。包括师爷胡利,后来又有几个跟他一起呆在客店读书的,有时候跑去刘星羽那里探讨一些问题。这也是胡图最先发现的,就是刘星羽的府上确实是个讨论问题的好地方,不仅地方大,设施舒适,饭菜酒水好,更重要的,那里似乎是中华民主政府非正式的思想中心,什么时候去都会碰到很多人,而且是很有思想的人,在那里讨论问题,所讨论的问题,很多时候不久就会以个人的名义发表在中华民主政府的报纸杂志上。之所以说非正式的思想中心,是因为并没有什么规定要求大家去,去的人只能算刘星羽的客人。不久胡图等人都注意到一个署名为三公子的人的文章分量最重。不仅因为数量多,而且分析问题透彻,说理清楚,往往还起着引导其他人方向的效果,虽然在他们看来有些观点带着些急躁和火气,有失中庸之道,却已是一派宗师的风范。当然,和这个三公子对着干的文章也不是没有,比较经典的也有一些,这些在他们看到的报刊杂志里只是少数。即使如此,也够这些人奇怪的,不知道中华民主政府的官府站在那头(邸报之类都是官办的)。这让他们更加努力的从报刊杂志中去寻找答案。武都头却是对军事感兴趣的很,自己整天泡在地道里。这几个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其他阳朔诸人中的分歧居然全不知情。几天后,众人的分歧发展到争议双方无法和平的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在阳朔的几个重要领导人集体蒸发的情况下,一场不很惨烈、却很激烈的拳斗发生了。
胡图等人赶到现场时,双方已经被治安人员分开(中华民主政府尚没有专门的维持社会治安的公职人员,只是套用其他朝代的做法,设了一些在街上巡查的治安员。滨海的社会秩序很好,治安员的数量不仅少,而且多为老弱,靠的是个人威望解决纠纷),几个伤得有点重的已经被廖干事带去医院了。看着众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还有人带着传说中的熊猫眼,胡图气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你们……”
刘星羽也赶来了。他对阳朔县抱有很大的希望,毕竟在中华民主政府之前,只有阳朔发展的还有点样子。这几天来他府上讨论的阳朔人,也让他希望大增,看来马上能出几个符合中华民主政府公民要求的人才。听说其他的阳朔人居然打起来了,还没弄清和谁打他就跑来了,还在暗暗担心,怕这场冲突给阳朔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等了解到是阳朔人内部自己打起来的,不由先松了一口气,又有点奇怪。见胡图很生气,忙道:“胡兄(这几天讨论问题的结果),你先不要生气,问清楚原因再说。”
一个半边脸肿起来的阳朔人道:“还能有什么原因,这几个人老说你们的作为不合圣人之道,是旁门左道。这里的富强大家都看到的,我们气不过这些人争着眼睛瞎说……”
“不教论语,不治经典,用一些奇淫机巧的东西败坏人心,不是旁门左道是什么!”一个带着熊猫眼的阳朔人打断他说。
“你……”半边脸说着又要动手。
“讲理讲不过动手吗,谁怕谁!”熊猫眼说着硬话,身子却在往后躲。
“好了好了,看来大家有必要好好的就圣人之道谈一谈了。没关系,真理越辩越明嘛。”刘星羽招手叫过来一位工作人员,让他把负责招待阳朔人的廖干事找来,正式安排一次讲座及辩论会。“主题就叫”,刘星羽沉吟了一下,“科学与圣人之道吧。”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