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 被遗忘的人种替代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郭洛却道:“小请大师继续将旧事讲究,我才好讲我新碎叶城近来才生的事情。”     法如等都被他勾起了好奇心,很想知道那位“张龙镶小,是谁,不过还是按耐了下来,继续述说。     和回练人交涉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疏勒虽然迎来了新的统治者,但唐民的命运并未因此而改变,原因很简单,因为唐民已经被解除了武装,他们手中没有了武器,则回讫人定下什么规则,他们也只有遵守的份了。如果不想遵守。那就只有死!     不过,对疏勒唐民来说比较庆幸的是,回讫人的统治策略和吐蕃人不大一样,这些来自草原的可汗手段比起来自高原的吐蕃更加灵活一些。或者说,他们不想太过费事。既然吐蕃人已经建立了以寺为单位、唐民全体附属于一个寺庙这样的体制,回讫人就直接拿过来用,他们在赶走了吐蕃僧侣以后,启用了唐民僧侣来做各个寺庙的主持,当然。这些主持没有了吐蕃僧侣那么多的特权,他们对回练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替可汗收税。     回亿定下的税率高得可怕一就是所有田亩所产的六成!     六成 那是什么概念啊!     古代的农业生产率。可没后世那么高,动不动就亩产千斤一那是不可想象的。众所周知。汉朝文帝时期的田赋为十五税一、景帝时更降到了三十税一,这属于历朝比较宽松的田赋税率了,而儒家孔子、孟子理想中比较合适的田赋则是十税 即田亩所产的一成,而现在,回讫却要收六成,这几乎是正常税赋的六倍!尽管到了唐代。农业生产工具和作物品种已经比周汉时代进步了许多,可六成的赋税仍然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数字。     (想象一下,如果可以有六成的农产品剩余,这相当于接近一半的人口可以从农村解放出来。)     可是,失去了武器的疏勒唐民在这样的苛政之下唯一的选择却不得不接受。     虽然压迫仍然严重。但是这对唐民来说却是一个夹缝中的机会,因为赋税虽然高得吓人,可有一点却改善了 那就是唐民们的到了一点小有限得可怜的自主权,即在这个可怕赋税制度之下,他们可以选择干什么或者怎么干。     在这种时候,唐民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韧性,他们在各寺和尚的组织下开始了开荒行动,在的广人稀的疏勒地区开出了一片又一片的农田,回绕人的制度定得严酷,但他们的管理手段却很粗糙,他们计算了唐民已经开垦了的土地,并按照每亩土地丰年的收成来制定田赋标准,然后要求大昭寺每年都按照这个数字缴纳田赋。可是当时大昭寺的主持却现了一个管理漏洞:虽然要提高每亩农田的单位产量不容易,但如果在这些既有农田之外。开垦出新的农田呢?     疏勒地区河流众多,可以灌溉的无主荒地成片!利用这个管理制度的漏洞,开垦出了一块又一块的新田,用自己的玄苦与辛劳节省下了一升一斗的粮食,并挖的三尺地藏了起来。与此同时,因应吐蕃统治期间唐民人口锐减三成的形势,大昭寺的主持积极提倡各家各户多生     。     从回讫进入疏勒,到回讫对这个管理漏洞反应过来,一共有九年的时间,那九年的时间对疏勒唐民来说是一个辛苦而短暂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里,有六年时间是家家都能吃饱饭,吃饱了饭就有力气,白天下田干活,晚上上一床干活,男人全副心思地种田,女人全副心思地生孩子!     这九年的时间里。疏勒唐民生出了一万两千多个婴儿,正是这一万两千多个婴儿,为日后保持疏勒唐民的人口基数奠定了基础。     库巴,张迈看着已经动员起来了的圣战者们,和回讫不同,这些圣战者可都是典型的白种人!     这时张迈注意到一个问题。他现像萨图克、霍兰等人,黄种人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和后世他在略什等地见到的维族人长得很不一样。这个时代回讫人与汉人的差别,大概就像内蒙的蒙古人与北方汉人的差别那样 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凭着肉眼观察很难下判断,而且这种差别有可能会随着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看来不仅是宗教问题啊,人种上也存在很大的可疑。”张迈心想:“难道说,白种人相对于黄种人的遗传基因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混血以后,就都变成更像白种人了?貌似没听说过这种事啊,还是说”     还是说”伴随着宗教替行的同时,也曾生过“人种的替代。?     那可就是一个可怕的推论 被遗忘了的屠杀!     “回讫的历代可汗都不喜欢“唐民,的叫法。所以后来疏勒的唐民就自称为佛民了。”郭洛道:“当初郑渭说,疏勒有五万佛民,但这个数字其实不对,只是大昭寺对外的宣称而已。”     “怎么,没有么?”杨易问。     “不是没有”郭洛笑道:“是不止!”     在主体民族人口越来越少、汉族新增婴儿只占据全国新增婴儿一半的当下,向所有努力生孩子的父母们致敬。)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