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山穷水尽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美军反潜巡逻机确实犯了错误,错过了一举击沉“鲨鱼”号的最佳机会。     接到“北卡罗来纳”号用通信浮标发出的求援信号后,三架P-3C正在特洛伊海底山峰东面大约七十五海里处,投下第三批声纳浮标。虽然P-3C隶属于海军航空兵的战略反潜部队,由非洲战区司令部直接指挥,并不听从“罗斯福”号战斗群差遣,但是美军拥有非常完善的指挥系统,非洲战区司令部迅速介入,让三架P-3C放弃搜寻,前往“北卡罗来纳”号所在海域。     二十五分钟之后,三架P-3C到达特洛伊海底山峰附近海域。     此时,美军并不知道“北卡罗来纳”号已经与“鲨鱼”号交火,而且被自己发射的两条重型鱼雷击沉。     因为没有联系上“北卡罗来纳”号,所以P-3C到达后,首先得搞清楚海面下的情况。     投下第一批被动声纳浮标后,P-3C没有发现可疑目标。     “北卡罗来纳”号去哪了?     仅仅二十五分钟,“北卡罗来纳”号最多能够航行十四海里,而且以三十四节的速度航行时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噪声。     海面下,没有异常声响。     足以证明,“北卡罗来纳”号就在附近,而且求援电报中提到的“身份不明”潜艇也在附近。两艘潜艇都以很低的速度航行,甚至静止悬浮在海里,发出的噪声在被动声纳浮标的探测范围之外。     按照美军的反潜战术,此时反潜巡逻机将使用主动声纳浮标,帮助“北卡罗来纳”号把敌艇赶出来。     P-3C严格遵守了这个战术。     一架P-3C爬升到一千五百米的高度上、充当反潜编队的长机,一架P-3C在一百五十米高度上投下了主动声纳浮标,另外一架P-3C则在编队后方待命,准备用航空反潜鱼雷发起攻击。     没费多少功夫,主动声纳浮标就发现了一个正在向北航行的可疑目标。     因为主动声纳浮标的性能远远比不上潜艇的攻击声纳,无法对潜艇进行身份甄别,所以在发起攻击前,长机遥控主动声纳浮标,向那艘可疑潜艇发送了一组包含了身份识别代码的高频声波。     如果那艘潜艇是“北卡罗来纳”号,就会用高频声纳发出应答信号。     可惜的是,“鲨鱼”号没有美军的身份识别装置,没有发现高频声波中的识别信号,更不可能做出应答。     到这个时候,反潜巡逻机就应该发起攻击。     问题是,声波不是电磁波,以声波做为信息载体的潜用敌我识别系统肯定无法与战斗机上的敌我识别系统相提并论,不但承载的信息更少、传递距离更近、更容易受到干扰,也经常出故障。     要是“北卡罗来纳”号上的高频声纳出了故障,或者没有识别出主动声纳浮标发出的询问信号,自然无法做出应答。     怎么办?     在此期间,美军潜艇司令部也在用超长波电台向“北卡罗来纳”号发送信息,希望能够联系上这艘潜艇。     努力没有任何收获,“北卡罗来纳”号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再三顾虑后,美军非洲战区司令部向反潜巡逻机下达了命令,投掷鱼雷,攻击那艘正在向北航行的潜艇。     只是在这道命令中,美军后方指挥官要求反潜巡逻机在完全确认了目标身份之后,才能将其击沉。     这算什么要求?     难道还有不把潜艇击沉的办法吗?     落实到行动上,反潜巡逻机只能尽量拉开鱼雷的投放距离,并且只投放一条鱼雷。     如果到目标上空投放鱼雷,而且投下多条鱼雷,不管是不是“北卡罗来纳”号,都将被鱼雷击沉。     在距离足够大的情况下,“北卡罗来纳”号肯定能避开鱼雷。     如果那艘潜艇确实是“北卡罗来纳”号,受到鱼雷攻击后就会主动上浮,或者投放通信浮标。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鱼雷入水后不久,那艘潜艇就急加速,同时紧急上浮。     那艘潜艇真的是“北卡罗来纳”号?     三架P-3C没有再次投下鱼雷,而是在巡逻区域上空盘旋,等待“北卡罗来纳”号投放通信浮标。     它们等到的,不是“北卡罗来纳”号发出的信息,而是陡然改变的势态。     “鲨鱼”号上浮到一百五十米深度后,修正了航行姿态,以三十五节的速度向北航行了大约一海里,等到追踪而来的MK46到达相同深度后,再一头钻进深海,以最快的速度穿过了二百五十米到三百五十米之间的温度跃层。     虽然MK46跟着紧急下潜,但是在经过温度跃层时,丢失了目标。     到达四百米深度后,鱼雷重新启动了搜索程序,沿着螺旋形航线搜寻攻击目标。等到鱼雷再次发现仍然在向北航行的是“鲨鱼”号时,距离已经拉开到两海里以上,而鱼雷剩下的航程只有不到三海里了。     在相对速度为二十节的情况下,鱼雷不可能在三海里之内追上两海里外,航速高达三十五节的潜艇。     航线末端,MK46上的自毁装置启动,引爆了战雷头。     爆炸声,干扰了“鲨鱼”号的被动声纳,也干扰了反潜巡逻机投下的声纳浮标。     因为“鲨鱼”号采取了必要的规避战术,即便换成“北卡罗来纳”号,也会采用同样的战术,所以直到这个时候,反潜巡逻机上的美军官兵仍然无法肯定,开始攻击的是不是“北卡罗来纳”号。     只有等到潜艇浮上水面,或者投放声纳浮标,才能确定其身份。     等了大约两分钟,鱼雷爆炸产生的干扰信号消失,主动声纳浮标再次探测到仍然以三十五节速度向北航行的可疑潜艇,而海面上没有出现通信浮标、无线电台也没有收到“北卡罗来纳”号发出的信号,反潜巡逻机上的美军官兵才开始怀疑,那艘潜艇不是“北卡罗来纳”号。     问题是,谁也无法肯定这个猜测。     反潜巡逻机上的美军官兵根本不了解海面下的情况,说不定“身份不明”潜艇已经离开这片海域,正在向北航行,“北卡罗来纳”号尾随其后,援兵到达后,开始加速追赶。为了追上“身份不明”潜艇,“北卡罗来纳”号没有浮上水面。     至于为什么没有投放通信浮标,也许有别的原因。     要是不小心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哪怕只是击伤,反潜巡逻机上的官兵也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没人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为了保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