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四章 推波助澜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三十四章推波助澜

    七月下旬,一些由军事情报局提供的关键情报,愈加让牧浩洋认识到,陆雯搞出来的反重力场技术将是中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准确的说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这场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大文学

    当时,军事情报局提供的第一份情报与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有关。

    YF-51已经在七月初试飞,各项性能都超过了设想指标,马歇尔在第一次试飞后就要求马上进行量产,并且要求承担研制工作的洛马公司在一个月之内,向美国空军、海军与陆战队航空兵交付第一批模仿飞行锻炼设备,以便让军队提前培训飞行员,或者说让飞行员熟悉新式战斗机的操控系统。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YF-51的试飞工作肯定得持续到年底。

    只是,量产很有可能在八月份开始,首先生产的是原形机,主要提供给空军、海军与陆战队航空兵的飞行锻炼部队,让飞行员在模仿飞行锻炼设备上完成初期锻炼之后,进行实际飞行锻炼。

    紧接着,就是初期量产型,投产时间肯定在十月份。

    与原形机相比,初期量产型的改进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完善战斗机的武器系统,使其具备有限的作战能力。因为YF-51的设想指标就是全面超越J系列战斗,即按照空中优势战斗机进行研制的,所以其最初的用途,肯定是制空与防空,将成为美军中性能最先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

    到了年底,低速量产型就将投产。

    相对于初期量产型,低速量产型的主要改变在于完善了设想,处理了在试飞中发觉的问题,在基本结构上与正式量产型不会有太大区别,以至没有区别,差别只是武器系统,即低速量产型仍然不具备全部的作战能力,还是一种以制空为主,兼备有限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大文学

    当然,表面上是低速量产,实际生产速度绝对不慢。

    按照军事情报局的估计,如果洛马、波音、通用等几家美国飞机制造厂全部加入生产工作,那么在二零五五年,F-51的产量就将突破两千架,其中至少有一千五百架是作战能力比较稳定的低速量产型。

    到二零五六年初,正式量产型就将投产。

    正式量产型应该是YF-51的第一个成熟型号,很有可能被赋予F-51A的编号,并且根据空军、海军与陆战队航空兵,分为F-51AA、F-51AB与F-51AC三种型号。因为YF-51原本就具备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能力,所以三种型号的区别不会太大,主要体现在任务功能系统上,即适合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

    到了二零五六年,F-51A的月产量肯定会突破两千架,也许能达到三千架。

    也就是说,最多只需要一年,美国空军、海军与陆战队航空兵就能用F-51A取代所有的现役战斗机。

    当然,这还不是结束。

    军事情报局已经获得了可靠情报,在YF-51进行试飞的时候,洛马公司就联合波音与通用公司,开始对YF-51进行改进,主要增强战斗机的多任务能力,使其能够取代美军中所有的战术战斗机与半数的轰炸机。

    能够说,YF-51绝对是一种划时代的战斗机,至少在传**斗机领域,YF-51达到了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度,即便是中国正在研制的J-40系列战斗机,主要性能也最多只能与其持平,谈不上超越。

    要知道,这是第一种具备实战应用能力的空天战斗机。

    当然,YF-51还有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种能够常规起降的空天战斗机、第一种混合动力空天战斗机、第一种洲际战斗机等等。大文学

    与第五代战斗机相比,YF-51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亚轨道作战模式上,几乎具有无限的打击半径,或者说是全球打击能力,即其亚轨道作战半径达到了一万五千公里,能够从美国本土起飞,打击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

    所幸的是,最初的F-51的亚轨道作战能力还不完善。

    现实上,知道大战结束,美国也没有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F-51,在战时生产的全是简化了的F-51,及不要求具备完备的亚轨道作战能力,主要作战范畴还是在大气层内,且主要作战用途仍然是战术级别。

    能够说,中国的J-40不断没有研制成功,就与空军的高要求有关,即J-40必须是一种具备完备亚轨道作战能力的全球战斗机,如果只具备大气层内作战能力,空军宁愿采购更多的J-31系列战斗机。

    要知道,J-31的价格比J-40便宜得多。

    即便如此,F-51仍然拥有比J-31、哪怕是J-31的终极改进型都要先进得多,这终究是代差,而不是型号之间的差距。

    如果F-51大批量服役,绝对是灾难性后果。

    要知道,到时候,中国空军要想夺取制空权,就得动用数倍于美军的战斗机,而且承受更大的战斗丧失。

    所幸的是,F-51的产量并不大。

    除了造价极为高贵,或者说是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之外,也与中国随后对美国本土进行的战略轰炸有关。等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提高了F-51的生产效率,中国的战略轰炸已经大幅度削弱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使美国没有能力制造出足够多的F-51,以至没有办法为这种高性能战斗机提供充足的特种航空燃油。

    只是,在二零五五年,YF-51上天,对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要挟。

    当时,军事情报局提供的另外一份情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YF-51试飞,这就是美国也同期开发了亚轨道轰炸机。

    现实上,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并不准确。

    在立项的时候,确实存在F-X与B-X两个军用飞机计划,前者就是YF-51,只是后者在项目规划阶段,最终被取消,或者说是合并到了F-X项目中,计划中的产物应该是编号为FB-51的战斗轰炸机。

    当然,说战斗轰炸机并不准确,FB-51不是F-51的简单放大版,而是一种全新的作战平台,与F-51相同的只有动力设备,即冲压/火箭一体式发动机,其他方面则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