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章 围点打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八十章围点打援

    最初几天,诺日罗夫没有做什么破坏性的事情,主要是战局处于胶着状态,谁也料不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大文学

    以当时的情况,以至能够说每一场战斗都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美俄联军在格罗兹尼少坚持一天的话,这场会战的结局就会截然不同,美俄联军在斯塔夫罗波尔多坚持一天的话,也会使整场战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埃利斯塔的队如果晚一天行动,结果更会大不一样。

    总有言之,当时的战场局势非常模糊。

    诺日罗夫再自大,也不会在看清形势之前出手。

    打到二月十四日,第一个变数产生,即斯塔夫罗波尔被队攻占,美俄联军开始向克拉斯诺达尔撤离。

    这下,战场局势变得对俄军不太有利了。

    斯塔夫罗波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座城市扼守着从北面通往埃利斯塔与从南面通往格罗兹尼的两条铁路线,前者关系到了队的后勤保障,后者则间接决定了美俄联军在格罗兹尼的战斗。

    当时,格罗兹尼的战斗还没结束,美俄联军还在坚守。

    斯塔夫罗波尔失守,意味着格罗兹尼的数十万美俄联军将无法间接向西撤离,只能翻越高加索山脉,然后从格鲁吉亚的苏呼米前往索契,再从沿海公路去新罗西斯克、或者是沿铁路经阿尔马维尔前往克拉斯诺达尔。明显,这条路线非常遥远,主要是格罗兹尼这边没有穿越高加索山脉的铁路。

    现实上,就算有穿越高加索山脉的铁路,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也逃不掉。

    原因就是,中国陆军在这边已经投入了两个集团军,还有一个集团军随时可能到来,而美俄联军根本不可能在队的炮火打击下翻越高加索山脉,也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伤亡将在所难免。

    这下,问题出来了,还要坚守格罗兹尼吗?

    要知道,打到二月十四日,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差不多也快完蛋了。大文学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二月十三日,指挥两个师的美军少将德罗尼就建议投降,但是被俄军上将基里连科拒绝。为了安抚美军,基里连科答应,在不得不撤离的时候,俄军负责殿后掩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基里连科没有坚持,而是采纳了德罗尼的建议,那么格罗兹尼的战斗就将在二月二十三日、或者二十四日结束。如此一来,美俄联军在斯塔夫罗波尔的惨败就没有多大影响了。

    可惜的是,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没有投降。

    虽然在一月二十四日夜间,得知斯塔夫罗波尔失守后,基里连科就给布鲁希洛夫发去电报,宣称将与格罗兹尼共存亡,而其间接含义就是,格罗兹尼已经守不住了,但是直到二十五日,布鲁希洛夫才把这封至关重要的电报交给诺日罗夫。从时间上看,布鲁希洛夫只耽搁了几个小时,可是这几个小时却至关重要。

    二月二十四日夜间,诺日罗夫决定协助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突围。

    不是向南突围,而是向北突围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诺日罗夫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收到了德罗尼少将从格罗兹尼发来的消息。因而有理由判断,在俄军留下来殿后的情况下,诺日罗夫认为有办法把两个美军师救出来。

    当然,必须为此动用预备队,打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

    诺日罗夫选择的反击地点,正是第一三九集团军驻守的埃利斯塔。

    也就是说,通过反击埃利斯塔,打通前往格罗兹尼的地面交通线,并且对围攻格罗兹尼的队的后勤补给线形成要挟,迫使队回防,格罗兹尼的两个美军师则将趁此机会向北突围。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诺日罗夫的这个决定是美俄联军在这场会战中战败的主因。

    客观的讲,这个决定确实非常错误。大文学

    要知道,在这场意义严峻的会战中,两个美军师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即便突围成功也很难扭转战局。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最多只能证明,队的战线并不坚固,只能提振美俄联军的士气。

    可是,风险却太大了。

    要知道,在各条战线的进攻行动都不太顺利、战役进展大大低于计划、战斗打得愈发艰难的情况下,魏成龙迟迟不肯投入第二四二集团军,就是在等待机会,一个能够一举打破僵局的机会。

    诺日罗夫让格罗兹尼的美军向北突围,正好给魏成龙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说得间接一点,魏成龙获得了围点打援的绝佳机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诺日罗夫的最佳选择是让美军向南突围,翻过高加索山脉,再前往新罗西斯克。即便向西突围,美军也有希望从斯塔夫罗波尔南面的切尔克斯克与涅温诺梅斯克突围。

    战后,指责诺日罗夫的人都认为,这两种选择都不至于使战局完全转变。

    当然,客观的讲,诺日罗夫在这个时候让美军向北突围,很有可能与他错误判断了战场形势有关。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俄联军认为队已经把十四个集团军全部派了上来。

    明显,这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事情。要知道个甲类集团军都已上阵,而第一五四集团军与第二五四集团军也已上阵。至于原本应该派过来的第五十四集团军,此时正在西伯利亚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诺日罗夫并不知道,魏成龙还没有动用第二四二集团军。

    当然,战场局势,也很容易让他做出这样的错误判断,因为队几乎在所有方向上的进攻与防御战都没有起色,打得极为艰难。特别是在北方战线上,三个集团军已经后撤了五十公里。

    要知道,这是自开战以来,队初次在大陆战场上进行战术撤离。

    如此一来,诺日罗夫就有理由相信,如果魏成龙手里还有预备队,恐怕早就用到愈加关键的战场上去了。

    如果魏成龙手里没有预备队,诺日罗夫的做法就没有错,至少没有大错。

    要知道,围点打援的战术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就得看魏成龙手里有没有预备队,有没有办法围歼敌人的援军。

    所幸的是,魏成龙顶住了来自戚凯威的压力,保留了一支预备队。

    二月二十五日凌晨,美俄联军开始强攻埃利斯塔。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