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十月一日就给戚凯威打了电话,让他把握好伊朗战场上的进展速度。虽然黄瀚林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确,即队在伊朗战场上的推进速度太快了。

    明显,戚凯威不可能不知道黄瀚林在担心什么。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伊朗战争在二零五三年结束,接下来会发生两件事:一是伊朗听从中国的指挥,出兵高加索地区;二是伊朗不听从中国的指挥,把数百万大军派往中东,打一场圣战。

    如果是前者,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伊朗军队再差劲,几百万大军也足以扫荡外高加索三国,并且在队协助下,在高加索山区与美俄联军对垒。

    如果是后者,问题就严峻了。

    要知道,中东战场上是阿拉伯军队唱主角,而且泛阿拉伯主义已经深得人心,在阿拉伯人眼里,波斯人出了信仰**教之外,就没有任何共同点了,因而波斯人是阿拉伯复兴的障碍。

    毫无疑问,数百万伊朗大军,肯定会搅乱中东战局,使中东变成混乱之地。

    可惜的是,在九月份,伊朗当局没有表明企图,即能否会在收复国土之后,把主力放在高加索方向上。

    根据外交部与军事情报局提供的资料,伊朗有很大的野心,很有可能出兵中东。

    如此一来,黄瀚林就不得不有所保留。在他看来,只需伊朗一天不肯听从指挥,就一天不能让伊朗安生。

    让美俄联军留在伊朗境内,明显是制服伊朗最为简单的办法。

    现实上,正是政治上的因素,最终使队错过了攻占加兹温的大好时机。

    也正是政治上的因素,使得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伊朗战场变得不温不火,成为了次要地面战场。

    看得更长远一些,也正是中国与伊朗的矛盾,让美俄联军随后就把撤回去的五十万大军派往大陆战场,成为队向俄罗斯腹地进军的一大障碍,并且最终让戚凯威的大陆战略化为影。

    战后,就有人认为,当时还存在第二种处理办法,即颠覆伊朗政权。

    客观的讲,这确实是一个办法。只是,黄瀚林没有这么做,也没有允许情报机构与军队这么做。也许,他有一些顾虑,终究伊朗是中国的盟国,在战争前景还不太明了的时候,颠覆盟国政权,会严峻毁坏中国的形象,对今后争取更多的盟友产生负面影响,以至有可能使中国变得孤立。

    总而言之,这场意义严峻的战役,即改变了伊朗战场的局面,也对整个战争、至少是地面战争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直到两年后,阿拉伯世界发展壮大,中国当局才意识到,一个足够强大的伊朗是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必要力量,才重新重视伊朗战场,并且发动了解放伊朗全境的作战行动,为这场战役划上了句号。

    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决定战争

    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决定战争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