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转向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语言、地区利益等很多方面,欧盟都与美国有着共同利益。只要美国能够妥善处理对欧关系,欧盟成为美国盟友的可能性肯定比成为中国盟友的高得多。     也正是如此,中国并不指望能够与欧盟结盟。     当时,中国对欧盟的最大指望,就是保持中立。     显然,让欧盟保持中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欧盟保持分裂状态,使欧盟无法在战争时期内实现统一。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法德意推动建立欧洲联邦的时候不太热心了。     问题是,欧洲走向统一是谁也不可阻挡的,而且战争本身就是推动欧洲实现统一的主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越多,欧洲实现统一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说,中国要想取得胜利,就不可能阻止欧洲实现统一。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再来处理战略上的问题,也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瀚林从一开始就支持戚凯威的战略主张,即把大陆战场放在要位置上,甚至得因此暂时降低在海洋战场上的投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在大陆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迫使走向统一的欧洲成为中国的盟友,而不是成为美国的帮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取胜的难度。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中国能在大陆战场上迅取胜,那么欧盟要么成为中国的盟友,要么继续保持中立,根本不可能成为美国的帮凶。原因很简单,统一后的欧洲联邦肯定得先解决内部矛盾,巩固统一的基础。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外来的军事压力,足以使欧洲统一的基础崩溃。为了欧洲的利益,欧洲联邦没有任何理由在统一之后,立即与最强大的国家交战。     当然,黄瀚林并不指望能够使欧洲联邦变成盟友。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不管是现在的欧盟、还是今后的欧洲联邦,至少得保持中立,绝对不能以美国盟友的身份参战。     从这个角度讲,牧浩洋在二零五三年中期做出让步,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要知道,他的让步,实际上就是调整了战略方针,暂时放弃在大洋战场上与美国一决雌雄,先集中兵力在大陆战场上击败俄罗斯,把战线推进到欧洲大陆去,然后让欧洲国家在炮口下保持沉默。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