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     杜小蕾承诺在三天内向伊朗派兵五万之后,就有人断定,中国将再次大规模动用战略空运力量,因为除非动用部署在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地面部队,不然中国陆军不可能在三天内以海运的方式向伊朗派遣五万作战部队。     事实上,中国动用的确实是战略空运力量。     只不过,这次只用了一天。     到三十日夜间,中国陆军还没有动静,很多人都认为,杜小蕾只是口头承诺,多半不会兑现。     结果,三十一日,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群全面出动。     在这一天之内百八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出动近千架次,完成了空运第一三八集团军的全部工作,除了空运五万多名官兵之外,还空运了数千辆地面战平台、上万台军用车辆与一支陆军航空兵联队的全部地勤保障设备,总运输量高达二十四万吨。用一个更确切的数字来说,投送量达到了一十四亿吨每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美国空军战略运输机群的日投送能力,还不到十亿吨每公里。     按照美军的战略空运标准,在一天之内,把一支一万六千人左右的师级军团空运到五千公里之外就是极限了。     这次,中国空军在一天之内把一个集团军空运到了五千多公里之外     当然,这两套标准有所差别,即美军的空运货物中,包括了一个师作战一周所需的数万吨物资,其中仅燃料就多达两万吨,而装备了地面战平台的中**队,根本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     即便如此,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仍然是美军的一点五倍。     当然,这归功于运力强大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还归功于周密的前期准备。     在空运开始前,中国空军就已采取行动,向伊朗的六座大型空军基地运送了十二套以聚变核反应堆提供能源的充电设备,每次能为二十四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充电,确保运输机群不至于在机场耽搁太久。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两个月里,空军新增了一百多架大型电动运输机。     这些运输机,很大一部分在战争爆前就下线了,只是还没完成验收测试,所以没有参与之前的作战行动。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二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产能依然非常有限,月产量不到三十架,在二零五三年才达到每月一百二十架,并且在二零五四年达到了每月三百架的最高值。     显然,大型电动运输机拥有几乎无限的潜力,只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这场举世震惊的战略大空运,差点改变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三十一日夜间,在得知第一三八集团军已经到达伊朗,而且主力部队就在德黑兰附近的消息后,俄罗斯总统差点取消了定于几个小时后开始的进攻行动,只是最终没有这么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总统也有所顾虑。     要知道,他已经答应了美国总统,将按时动地面进攻。     即便在三十一日夜间,俄罗斯总统后悔了,因为他是在断定中国无法及时把部队派到伊朗的情况下,才向美国总统做出了保证,而实际情况却与他想的截然相反,可是俄罗斯军队不进攻的话,美俄关系就将出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主动权已经不在俄罗斯手上了。     在俄军开始轰炸伊朗、伊朗向俄罗斯宣战、随后跟中国结盟之后,中国向俄罗斯宣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以当时的情况,就算俄罗斯不攻打伊朗,中国也会向俄罗斯宣战。     事实上,就在俄罗斯军队跨过边境线进入伊朗之后几个小时,黄瀚林就在北京正式向俄罗斯宣战,随后中**队就动了进攻。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是美国必须依靠俄罗斯,而是俄罗斯必须依靠美国。     显然,俄罗斯总统不能食言。     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德黑兰时间凌晨四点,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俄军跨过阿塞拜疆与伊朗的边境线,兵分两路,一路沿里海海岸线南下,一路跨过阿拉斯河、从阿塞拜疆地区向南推进。     不可否认,俄军的进攻兵力非常庞大。     当天凌晨,就有四个师与六个旅、大约十万名俄军越过了边境线,而在后方,还有近四十万俄军严阵以待。     问题是,俄军的作战计划并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虽然早在好几年前,俄军总参谋部就着手制订了攻打伊朗的作战计划,而且考虑到了中国有可能出兵干预,但是这些作战计划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结果就是,在大战爆后,俄罗斯当局只对作战计划进行了有限的修改。     相对而言,这还不是大问题。     在过去两个多月里,俄军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作战计划。     问题是,直到二十八日,俄军从参谋部才意识到,中国出兵伊朗的可能已成现实,然后才再次修改作战计划。更致命的是,随后两天里,因为中国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所以俄军总参谋部放松了警惕,修改作战计划的工作也就放慢了下来。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俄军在越过边境线的时候,大部分作战计划依然保持原样,并没对中**队已经到达伊朗,而且已经做好了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因素。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俄军总参谋部进行了抗议,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大将明确表示,进攻计划还没有修改好,进攻行动至少得延迟到一月底,如果不做调整,作战结果将无法保证。     可惜的是,俄罗斯总统没有把总参谋长的话听进去。     当时,还生了一件事情,即在俄罗斯总统决定按计划动进攻后,布鲁希洛夫正式提出辞职,但是没有被俄罗斯总统批准。结果,这位俄罗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有才华的将领不得不率领俄军打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鲁希洛夫是俄罗斯现代军队之父。     这位六十二岁的大将,亲手完成了俄罗斯军队的现代化改革,并且在过去十多年间把俄罗斯军队打造成了一支劲旅。由他推动的军事改革,对俄军来说,几乎是脱胎换骨,而他也被很多人看成是俄罗斯军队中兴的最大功臣。     可以说,俄罗斯军队在过去十五年间,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有布鲁希洛夫的功劳。     也许,布鲁希洛夫的初衷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