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海湾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战略计划,可控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肯定呈逐年递减趋势。按照某些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从二零三五年开始,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大约百分之三的度减少。到二零四五年前后,中国很有可能成为能源输出国,不再从外界进口能源。     果真如此的话,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海湾产油国。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早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海湾产油国将遭到重创。如果可控聚变技术达到了商用化程度,石油就不再是战略资源。对于完全依赖石油为生的海湾产油国来说,这无异于失去了最主要的生存基础。     受此影响,海湾国家出现了分化。     像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实力较弱的国家纷纷倒向西方,希望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积累足够多的社会财富,完成社会转型。拿巴林来说,该国从二零二八年开始,陆续用石油收入购买西方国家的债券,建立国家信托基金,意图在二零四五年之后,为每一位国民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     一些实力较强的海湾国家则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沙特阿拉伯。     也许在二零四五年之后,石油不再是主要能源,但是仍然有巨大的价值,而且是不可否缺的化工原料。从化肥到炸药,石油都有用武之地,而且大部分新材料都与石油有关,其价值不可低估。因此,在这些国家看来,及时实现工业化,建立以化工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是完成国家转型的关键步骤。     如此一来,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     虽然以美国为的西方国家的化工工业也非常达,但是技术壁垒更高,而中国更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工业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朝鲜,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二十年内,朝鲜已经由最不达国家跃升为亚洲第七、全球第三十二位的经济体,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海湾国家的转变,可以说是中东局势大动荡的主要因素。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与埃及、叙利亚相比,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太重视巴以问题,但是又不愿意被历史潮流淹没。     在这个注定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海湾国家何去何从,将决定阿拉伯世界的未来。     当然,也将决定中东的未来。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