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耀辉首先想到杜小蕾,并且在牧浩洋打电话回来之前,跟杜小蕾交换了意见。
当天晚上,杜小蕾在外交部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
几乎同时,中国驻美大使赶往美国国务院,向美国国务卿递交了外交照会,重申了中国的交战原则。
对美国来说,来自中国的外交压力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事实上,在不打算参战的情况下,美国总统最担心中国把事情闹大。从政治上讲,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任何秘密行动,特别是援助日本的行动,都有可能演变为丑闻,导致总统下台。
结果就是,七月五日上午,那艘美国潜艇没有离开珍珠港。
虽然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负责向日本提供战场信息的CIA做了两手准备,七月五日下午,另外一艘美国潜艇载着秘密通信设备从关岛出发驶往日本,但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这艘潜艇以极低速度航行,直到七月十四日才到达日本,而日本的情报本部在七月十五日才组装起了通信设备。
可以说,美国首鼠两端的做法,帮了牧浩洋的大忙。
只是,美国的这一态度,也直接导致战争规模扩大。
七月五日,在得知美国无法立即提供情报援助之后,日本首相批准了由防卫大臣递交的作战计划。
不是西太平洋上的作战计划,而是印度洋上的作战计划。
按照防卫大臣的说法,在顶住了中国空军前五天的猛烈打击之后,为了减轻本土防御负担,必须在印度洋开辟第二战场,迫使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为夺取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创造机会。
真正原因,不是日本顶住了中国空军的猛烈打击,而是联合舰队已无路可退。
到七月五日清晨的时候,联合舰队已经接近北海道。再退的话,只能前往北太平洋,而中国舰队很有可能紧随其后。
如果在北太平洋上与中国舰队决战,联合舰队的胜算非常渺茫。
也就是说,必须制造新的热点,让中国海军转移力量。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即直接打击中国本土。只是在审议作战计划的时候,日本首相否决了这个决议。原因很简单,中国早就公布了基本国防政策,不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是效仿美国与俄罗斯,宣称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本土遭到袭击,就有可能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
在日本首相看来,攻击中国本土,等于自寻死路。
这样一来,打击中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成为唯一选择。
从战略上讲,攻其必救绝对是高招。
问题是,日本在这上面押的赌注太大了,或者说日本把印度洋当成了决胜战场,认为能通过印度洋上的胜利,彻底打败中国。从政治上讲,日本甚至希望通过印度洋上的胜利让印度参战。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日本把印度洋当成次要战场,也许更加有利。
比如,仅动用岸基航空兵打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中**事基地,就能迫使中国增强在印度洋上的存在,而日本海军则能让“赤城”号航母战斗群留在西太平洋上,增强西太平洋的制海能力。
当然,说这些已经没用了。
战争爆发前,“赤城”号就去了印度洋,因此日本海军只能把希望放在印度洋上。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