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燃烧的海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章 橄榄枝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零三六年中期爆,到二零三八年底,将进入决胜阶段,因此至少要持续到二零三九年中期。如此一来,在二零三八年底服役的四艘航母、也许是八艘航母,将在战争后期挥关键作用。

    可以说,日本相的这一举动,提供了非常关键的信息。

    高层会议上,黎平寇最终做出决定,在东海油气资源开问题上与日本周旋,设法探明日本当局的底线。

    这么做,主要也是获得更多的战略情报。

    说得明白一些,日本当局的任何政策,都能作为战略参考信息,帮助以牧浩洋为的高级将领完善战争计划。

    别的不说,前面做出的推断,就能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从战略上讲,把开战时间推迟到二零三六年,显然不太有利。即便到此,中国海军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战舰,空军的装备整编工作也将趋于完善,可是日本军事实力的增长幅度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在二零三五年开战,对中国最有利。

    事实上,这也正是在这次高层会议上做出的最为重大的决定。

    数日后,黎平寇签署了出任国家元之后的第五道“元令”,把战争准备工作由军备建设扩大到战略储备层面。

    按照这道命令,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国家将集中力量提高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量。

    当其冲的,自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粮食。按照黄瀚林以国务院总理下达的行政命令,在二零三四年十月底之前,各省级行政单位必须将粮食储备提高到一年,几个主要产粮大省则要达到两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战争爆之后,即便粮食大规模减产,在四到五年之内,也不会爆饥荒。

    仅次于粮食的,就是石油。

    石油储备不是分地区进行,而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按照国务院的计划,在今后一年之内,将在西南与西北地区修建十二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把石油的储备量提高到七点五亿吨,与二零三二年的总消耗量持平。这样一来,在战争时期,如果进行适当的管制,同时增加国内原油产量,至少能确保三到四年的石油供应。

    此外,钢铁、棉花、橡胶、煤炭、木材等物资也在战略储备清单之中。

    只是相对而言,这些物资的国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战时需求,而且可以比较便利的从周边国家进口,没有多大的紧迫性。

    当然,还有一种物资在战略储备清单之中,只是没有公布,即黄金。

    中日全面战争,绝对是仅次于世界大战的大规模战争,说不定还会牵扯到别的国家,因此必然波及到战场之外的其他行业。如果战争失去控制,那么现行的金融体系就会在战争中分崩离析。

    提高黄金储备量,绝对是未雨绸缪。

    从这个角度出,中国当局确实是在用打世界大战的功夫在准备这场战争。

    也许,这就是世界大战的热身活动。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