撺掇茹瑺提出来的,这根本就是萧凡他自己的主张,他有什么不赞同的?
朱允炆眼闪过笑意,道:“萧爱卿说说理由。”
“我朝军制混乱,从洪武二十六年以后便开始了,时蓝玉谋反,军将领牵连者多人,先帝施雷霆手段,将有谋反嫌疑者一一斩杀,此举荡平了叛逆之将,为国除恶,然则也造成了我大明军有带兵经验的将领缺失,军无良将则乱,这几年来,大明军由于将领良莠不齐,再加上国无战事,大明各地都指挥使司,各千户所治下军士皆暗生暮气,操练懈怠,军户代代相传,却一代不如一代,老迈孱弱者充斥军,战力相较先帝洪武年间的骁勇将士低了许多,长此以往,我大明域内除了边军,尚有何勇猛之士可堪一战?试问朝诸位同僚,倘若有一天鞑子攻破了长城,突破了边军封锁,策马南下,那时我大明谁可与鞑子一战?南宋亡国盖因兵弱将寡,朝廷**,前车之鉴不过百余年,难道我大明也要步南宋后尘吗?”
萧凡顿了顿,缓缓环视众臣,道:“故,臣以为,大明军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军制必须要变,只有变,才能通吾皇欲创大明建盛世,若无强大的军力为后盾,盛世不过是空楼阁,转瞬便崩塌,强国之根本,在于先强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之所以创建煌煌盛世,是因为他们先打造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使得四方蛮夷番邦衷心臣服,以致我华上国德被宇内,威服四海,我大明欲功盖唐宋,非强军不能竞功,若欲强军,必先变革军制所以,臣请陛下恩准变法,大明强国,请自今日始”
一番话铿锵激昂,掷地有声,在大殿之内悠悠回荡,如同一道春雷,为这混沌的人世炸开了一片朗朗乾坤。
群臣再一次感到了震惊,朱允炆坐在龙椅上却听得满心振奋,眉开眼笑,忙不迭的笑道:“哈哈,好,萧爱卿心怀社稷,朕心甚慰,如此,朕便恩准……”
“慢着”一道怒喝打断了朱允炆的话。
众人愕然望去,却见刑部尚书杨靖站出了朝班,他先狠狠瞪了萧凡一眼,然后面朝朱允炆奏道:“陛下,军制改革动摇国本,非同一般,怎可如此轻率决定?此事关乎大明江山社稷,不可不慎,望陛下三思……”
萧凡情不自禁的重重叹了口气,又出来一个添堵的,早知道让曹毅把他也绑了……
萧凡满心无奈,只得闷闷的道:“杨尚书……”
杨靖猛然回过头,指着萧凡怒声道:“萧凡本官行得正,站得直,一生做人为官清清白白,从未有过一丝污点,不怕你陷害你那改革军制之说纯属祸国误君,本官身为大明臣子,绝不会眼睁睁让你得逞”
“你清清白白?哼”
萧凡气得剑眉一竖,当即便从怀里掏出那份沉甸甸的记录着官员罪证的蓝皮奏章,当着满朝武的面开始翻阅,翻得那叫一个仔细。
满朝武包括朱允炆在内,一个个睁大了眼睛,静静的看着萧凡翻奏章,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随着萧凡翻动奏章的手而移动。
杨靖则一脸怒气的瞪着萧凡,毫无半点心虚之色,脸上一片正义凛然。
庄严肃穆的金殿之上,出现了如此诡异莫名的一幕,一群大臣们眼巴巴的盯着萧凡翻阅奏章,活像一群小鬼看着判官翻生死簿似的,表情分外纠结。
良久……
萧凡翻到最后,忽然啪的一声,狠狠把奏章合上,然后怪异的盯着杨靖,悠悠道:“杨尚书果然清清白白,简直是变态啊……算了,你可以继续反对了。”
说完萧凡悻悻一拂袖子,退回了朝班。
群臣间顿时一片此起彼伏的呛咳声……
萧凡这畜生……
…………
…………
杨靖得意的一笑,挑衅似的瞪了萧凡一眼,然后面朝朱允炆奏道:“陛下,军制乃先帝所立之成法,先帝曾制《皇明祖训》,曰成法不可改易一字,故臣以为,改革军制乃违背先帝祖制,万万不可……”
“慢着”萧凡再次站出了朝班。
杨靖气得瞪圆了眼睛,跺脚气道:“你这恶贼又想怎样?”
萧凡看了他一眼,朝朱允炆奏道:“陛下,改革军制之说,在这朝堂上各说各有理,一时也辩不清楚,更难下个决议,臣提议,不如举手表决吧?”
众人一齐傻眼,这家伙又出什么怪招?
朱允炆瞪圆了眼睛,结巴道:“何……何谓举手表决?”
“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今日参加朝会的大臣数百人,皆是有识饱学之士,如果大多数赞同改革军制,说明这个提议是为多数大臣所接受的,多数人接受的提议,必然是行之有效的真理,若大多数人都反对,那么军制变法之议以后也不必再提了,陛下认为臣的建议如何?”
朱允炆沉吟道:“少数服从多数?这话倒也精妙,或许……可以试一试。”
立于殿的杨靖闻言心头一紧,急忙道:“陛下不可,萧凡,你好卑鄙……”
话未说完,萧凡已扭头面朝殿数百大臣大喝道:“今日吾皇变革军制,欲行新法以强军强国,此举关乎大明百年社稷,非一人一言所能决,诸公若是赞同,麻烦把你们的右手高举过头顶……”
唰
除了少数几个清流大臣和不偏不倚的朝廷立派,其余众人尽皆高举起右手,曹国公李景隆一边举手,一边还朝萧凡使劲挤了挤眼睛。
萧凡暗暗松了口气,幸好当初李景隆这步棋走对了,给自己争取了大批功勋后人的支持,否则今日朝堂之上难免又会陷入一场混战。
眼见朝堂上齐刷刷一片手臂林立高举,朱允炆既觉新奇,又对萧凡满心敬佩,这家伙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缓缓环视众人,朱允炆忽然噗嗤一下笑出声,接着赶紧摆出威严的模样,沉声道:“既然爱卿们大多数都赞同改革军制,依朕看,今日朝会之议也不必再继续了,朕这便下旨,交通政使司颁行天下,即日开始改革军制,具体事宜交由萧爱卿和兵部茹尚书署办,具体条陈章程,两位爱卿商议之后呈给朕御览,各位爱卿当全力配合,不得怠慢,违者严惩不殆旨意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就这样吧,退朝”
说完朱允炆便赶紧起身,身形一闪,便匆匆回华盖殿了。
群臣面面相觑,表情一片迷茫,轰轰烈烈的大朝会,沸反盈天的忠奸决斗,争议激烈的军制改革,就这样……结束了?
雷声大,雨点小,清流们不是一个个叫嚣着要跟奸党拼命的吗?结果呢?一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似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