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聊家常。
到了八月底,东北军打过了边境,在草原上和西凉人干了一架,各有死伤。消息传回,盛京城更乱了,所有商铺都不开门,菜市场更是冷清得只剩下凋零的树叶随风飞来飞去。偶尔有城外的菜农挑一担蔬菜来卖,才进城门就被哄抢一空,无论翻多少倍的价钱都有人买。
又过得几日,许多小百姓家中吃完了存粮,开始出现砸米店的,庄知府见势头不妙,立刻开官仓,每日按户籍人头卖粮。巡城的兵马也加派了人手,日夜不停地转街,看见打砸抢的,一律就地处决,根本就不用带回衙门去审了。这一举动着实吓坏了一些人,让盛京城安静了几天。
九月中旬,盛京城外开始出现难民,都是从边境线上逃过来的,丰收去东蓠居拉菜回来,跟采苓报说官府已经在城外寻了地建了草棚,专门安置难民,还有士兵施粥。
采苓听了就有个奇怪的感觉,官府开仓放粮,提前准备好难民安置点,似乎一切都在照计划按部就班进行似的。惹不是百姓自己慌乱,一切都跟原来没有什么不同。
满仓奉命带了一袋面粉和两把大蒜去宋大宝家打听消息,回来跟采苓报告,说宋大宝说的,让少出门,少出城,安心在家呆着,不几日就会有转机。
采苓猜不透所谓的转机是什么,但李玉楼交待她看顾的人家还有五家没有露面,那些都是随军家属,一向住在大营附近的镇子上,就象孙家和方家以前住的巨峰镇。人没有来,是否前线的战况并不激烈,对这边的威胁不大?
采苓没有因此放松警惕,这场战争来得有点莫名其妙,其中不泛阴谋诡计,现在这一切说不定都是假象,做好万全的准备总没有大错。
孙家那院子这几天又不安生了,几个儿子被困了月余,早就呆不住了,嚷嚷着既然西凉人打不过来,不如搬回巨峰镇去,省得在这里憋得难受。
安氏也有些意动,杨家再好,也不如自家自在,就去找采苓商量说过几天搬回去。采苓当然没意见,还说走时让他们带点粮食,省得回去没地方买。她的大方让安氏喜出望外,不用她开口要了。
就在孙家开始打包行李的时候,采苓等了一个多月的白家和郑家到了。这突如其来的两家人比较狼狈,衣着凌乱陈旧不说,还面带惊惧,连喝了几杯热茶才告诉采苓:“西凉人打过来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