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的侧翼,迫使淮东军从黄陂城退走。
步兵匹敌骑兵,一是利用有利的地形,一是利用密集的阵形。
以骑兵为主的石城援军赶来,以步兵为主的淮东军自然就不得展开来尽情的围攻黄陂,便从黄陂北城、西城、南城撤出,只留约五千戎马在东城收缩结阵,咬在那里,死也不退。
东护城河桥外,自己就是虞文澄所部用来主攻黄陂城的阵地,防护较强,周围都用栅墙围起来,又与照湖山前垒大营离得很是近,有五千戎马收缩戍守,就不惧敌军从南北两翼以及守军从城内过护城河桥的三路夹击。
奢文庄率援兵赶来,也是以解黄陂之危为主,再者也要先站住脚,淮东军在左右明面上就有四万精锐戎马,他想吃失落在东城外收缩戍守的五千淮东甲卒,显然也是不成能完全的任务。
“多谢闽王率兵相援!”孙季常重新派兵占领四座已成废墟的城楼,重新将黄陂城墙控制在手里,这才安心一些。才五六天的工夫,就给淮东军打得这么狼狈,孙季常感觉很难看,但奢文庄率援兵及时赶来,他也不得为了面子上好过,就一声谢都不说。
奢文庄自然不会率兵进城,黄陂城有孙季常所部相守足够了。
事实上,孙季常打得这么狼狈,就缘于他将军力都集中在城里。
再多的军力,叫淮东军把四座城门一堵,给憋在城里也阐扬不出优势来。
守城军力摆设,通常以一步城墙一卒一辅兵计,六里之城约两千步长,四千守军便勉强够守城了。
而孙季常往黄陂城里堆了三万戎马,守兵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当守军在淮东军重弩的压制下,不得不从城头退下来,退到城内进行巷战,工具南北四处大街,不拆屋破院的话,两军能够接战的战线总宽度甚至不足一百步。
这么短的战线,守兵是根本无法将三万人的优势阐扬出来的,战线最前端顶天能塞两百人进去——貌似淮东军也无法阐扬军力的优势,但守兵挤得越密集,守御面越窄,淮东军的火油罐以及随军进入城的蝎子弩、梢弩从阵后发出来的冲击力度就越强。
也是幸亏孙季常手里的军力足够多,能轮流替换上肉搏,能够承受很大的伤亡,能够用血肉之躯盖住淮东军的攻势。
这也是接战面窄的好处,统共前阵只能派三四百人接近厮杀,三万戎马轮流一遍,也只能打上一个月。
不过,一旦叫淮东军将三万守军慢慢的压缩到黄陂城中心更狭窄、更紧密的空间,再叫淮东军将黄陂城靠近城墙的屋舍宅院裁撤,将抛石弩等重弩搬进城里来,到那时孙季常怕是想哭都来不及了……
奢文庄由孙季常陪着走过黄陂城内的每处接战境界,越看越心惊,援军要晚来两三天,孙季常真未必能撑得住!就是这种情况下,守军还积累了跨越四千的伤亡。要是叫孙季常只率一万戎马守军,以这么高的伤亡数字,说不定早就叫淮东军拿下黄陂了。
不想叫淮东军的重弩、火油罐阐扬威胁,戎马集中是大忌,困守一座能容易给淮东军堵门的城池,更是大忌。
要是守军挤在一起连转身都难,一块重逾百斤的巨石砸过来,一下子要死几多人?要那时,军心还能不解体,那已经堪称天下少有的铁军了。
奢文庄也不怨孙季常,这些教训都是浙闽军付出几万条人命得来的经验,孙季常除昔时围攻阳信时给一起打得大败之外,还没有领教过淮东军攻城的本领。
不过这一次,孙季常也是算得了教训,奢文庄要他派兵出城立营,没有应该犹豫,立即承诺;尝到淮东军重弩的厉害,他宁可跟淮东军在开阔地带野战,也不想给淮东军逼到狭窄的区域用重弩猛打而欠好还手。
眼下淮东军有一支戎马钉在东城外不走,孙季常即遣两部戎马,往西城、北城而出,在骑兵的掩护下,沿着出西城往汉津而去以及出北城往孝昌而去的驿道外侧挖掘长堑,使守兵能出城,在城北及城西展开,避免再给淮东军堵在城里闷打的可能。..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