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零六章 楚州异兆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安进行一次谈判。     张筠的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如果政事堂和他谈不拢呢?裴少师是不是就不准备支援。士地兼并大烈,这此都是表象,而制度崩清才是主因,就是李隆基在后期架空了相权,皇权凌驾于一切,独龘裁!     正是这个缘故,使得三省相权形同虚设,权力没有了监督,没有了制约,李林甫在李隆基的授意下,开始制造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大案,权斗剧烈,朝政荒芜,种种本来并不很严重的弊端迅速地扩大了,越来越严重,整个大唐开始从根子烂掉,整个躯体都腐烂了,所以杜甫才痛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前车之鉴,今日之师,裴显痛定思痛,他希望李庆安即位后,能够划清君权相权的界线,这样,他就是拼了命,也会支持李庆安登基。     此时,当张筠向他含蓄地表达了要利用楚州出宝一事,对李庆安的登基做好舆论铺垫,裴显一时有些犹豫,他想等李庆安回来后,大家再坐在一起好好商议。     “张相国,我们还是等殿下回来再说吧!”     “为什么?”张筠有些愕然,“裴少帅,难道你不支持殿下登基吗?”     “我不是不支持,我是希望政事堂能再和他谈一谈,明确一下将来政事堂的权力。”     裴显和颜真卿私下谈过,最好政事堂能和李庆安进行一次谈判。     张筠的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如果政事堂和他谈不拢呢?裴少师是不是就不准备支持他登基,而改换支持别人登基?如果是那样,裴少帅打算支持谁登基?”     “这”裴显有点被问得哑口无言。     张筠又道:“裴少师,请恕我直言,如果没有赵王殿下撑起这个大唐,大唐早已四分五裂,安禄山也早已杀入关中称帝,胡人饮马中原,汉人生灵涂炭,你我也早成为黄土中一具枯骨,或者卑躬于安禄山膝下,我们还有什么政事堂商讨军国大事吗?裴少帅,不知你想过没有,一国不能无君,这是天道,可大唐无君久矣,为什么又能运转顺畅呢?那是因为赵王殿下早已担负起了君王的之责,不是吗?他已经是事实上皇帝陛下,只不过没有圣上的名分罢了,我们今天要做的事,就是给他名正言顺。”     “可是大唐有皇帝在,有太后在,怎能说无君久矣?”     裴显承认李庆安是大唐的国柱,但他对张筠的这句无君之话很不服,不能因为李庆安的作用,就否认大唐皇帝存在。     “那个两岁的小屁孩么?哼!听说还尿床。”     张筠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小皇帝的轻蔑……“裴少师,朝廷上下恐怕只有你当他是皇帝,朝廷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上千名官员大臣,有谁真心去拥戴一个两岁的孩子做皇帝?他能挽救大唐危亡?他能带领百官实现中兴?裴少师,我劝你还是现实点吧!我们只要能尽力保住他一条小命,已经是尽到为人臣之道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你就直说吧!”裴显发现自己和张筠没有共同语言,他已经不准备再和张筠讨论下去了。     张筠也有点不喜欢裴显的书生意气,其实他也希望李庆安能继续保持政事堂现在的权力,在这一点上他和裴显的初衷是一样,但他们的做事风格不同,裴显比较书生意气,偏向于先签订君臣协议,用协议来约束李庆安将来的皇权,而张筠则比较现实,他认为他们和李庆安没有谈判的余地,只能在以后再慢慢规劝李庆安。     当然,李庆安现在就做得很好,他也未必会改掉现在的权力架构。     “裴少师,既然楚州已出宝玉,那就是天意,我希望我们政事堂能够利用这件瑞兆进行大力宣传,让天下士民都明白,赵王殿下登基乃是天意!”     停了一下,张筠看了看裴显的脸色,这才又试探着说道:“如果裴少师心中还有疑虑,也不妨称病一旬。”     其实这才是张筠来拜访裴显的真正用意,裴显称病一旬,那就由他张筠再执政事笔一旬,这样,他就有了策划这次瑞兆事件乃至民意的主要功劳。     裴显沉吟了半晌,他明白张筠的意思,尽管他始终希望和李庆安谈一谈,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让张筠再执政一旬,他也知道,李庆安登基是大势所趋,他阻拦不了,当然,他也不想阻拦。     随后两日,楚州出宝事件便传遍了长安全城,这一次有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李白鉴定,是隋初之物,本来应该在隋初或者唐初出现的宝物,却时隔百年后出现了,虽然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但绝大部分人认为这就是天意,一时间,长安的市坊军营都在谈论此事,各大酒肆茶楼,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议论着天意的出现。     ‘宝玉出’天下定,宝玉现,圣人出。。     史思明和安禄山的造反已经平息,南北唐也已统一,割据荆州和江准的荆王和吴王都已消失,天下安靖,强烈地预示着大唐新皇帝的出现,预示着大唐中兴的开端。     在长安东市的太白酒楼内,生意格外火爆,人来人往,客人川流不息,在二楼的大堂内也是热闹非常,百余酒客一边喝酒……边听一名商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众人听得都入神了。     商人是洛阳人,一年前带一千匹丝绸随商队去信德经商,最近丹刚回来,看他样子是发了大财。     “你们做梦也想不到啊!我居然在大海上看见了我们大唐王朝的龙旗,简直是不可思议……”走来打着天旗,拉着横幅,国子酱下面的七座晕府,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等等各府学子都参加了游龘行,有超过十万名士子。     这就是张筠的策划了了,他是大唐的文坛领袖,国子监祭酒韩择木是他所举荐,他可以发动大唐的文人来为李庆安造势。     十万名士子上街游龘行,国子监祭酒韩择木走在最前面,他身后跟着数百名博士助教,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帜和标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支持北伐,踏破突厥!。     ‘支持赵王登基’大唐中兴!。     ……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年轻人的热血和激情,年轻人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年轻人对大唐中兴的向往,此时都写在一张张充满了热情和期盼的脸上。     他们是从内心深处支持李庆安成为大唐的皇帝,这是一个小兵的传奇,从一个戍堡小兵一步步成为挽救大唐危亡的柱梁,这是每一个寒门士子的梦想。     十万士子将用一天的时间游龘行全城,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他们对李庆安的支持,对美好生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