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马浮云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六七)京都交易所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年是个暖冬,雪只小小地下了两场便暗暗地收敛了起来,在大地还未来得及裹上银色,它便悄悄地融化掉了。     冬天几乎即将悄然地过去,虽然春天还没到来,但阳光已越来越暖和。只要出了太阳,就算是在冬季,京都也不会太冷,尤其是象阿晃这种打北方来的年轻人,身上只披了件薄夹袄,便这么去了交易所。     在京都乌龙潭与秦淮河间有一个街区,名为交易区。街区南面的大街叫交易街,是交易所的大门所在,东、西、北面三条街就分别是交易东街、西街与北街了。交易街本来并不叫这个名字,但因宋历一十八年在这里成立了后来赫赫有名的京都交易所,街名就改成了现在的交易街。     交易所建在这个交易区的正中央,只在南北两面保留了两个出入口,四周沿街的土地上建了一圈二、三层楼的公事楼宇,入驻的全是大宋各大证券经纪行。     对于交易的资格,交易所采用了会员制,即只有成为交易所会员的经纪行才能入场交易。交易席位目前为五百二十三个,每个席位代表一名可入场进行交易的经纪人,每个经纪行至少需要一个席位才能入场交易。因此,这种有会员资格与席位的经纪行称一级经纪行,没有这种资格的通称二级经纪行。这种席位需得向交易所购买并缴纳年费,目前的费用分别为二千贯与一百六十贯。     交易法又规定,只有持有经纪人牌照的经纪才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买卖证券,要获得这个牌照必须得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先发给见习经纪牌照,三年后,若无受处罚的记录,则可更换为正式经纪牌照。     美洲战事的失利使得股市与债市大跌,有关美洲的股票与债券自然是首当其冲,还连累了其它与美洲不怎么相干的证券。阿晃在这波崩盘里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投入的两千贯在高位买入,低位卖出,再于反弹的高位买入,筑底的低位卖出。这么几个回合下来,损失比率就达到了惊人的六成。     虽然遭受了这般的挫折,但阿晃并没有气馁,他喜欢这个行业,决定继续在这一行干下去,并希望成为一名职业的证券经纪人。去年底,阿图见他有志于此就托了杨文元,后者便介绍他去了一家名为“鸿发”的小型一级经纪行。因阿晃在鸿发的起始职位是跑单,所以鸿发就向交易所提出了申请,让他去参观一下交易所。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排队,今天阿晃九点三刻就来到了位于交易北街的一家经纪行里,等侯着交易所派人来领他去参观。除他以外,还另有两名不知是什么来由的人。十点,交易所派了名叫倪元锦的人前来,经过些许的寒暄,四人便一起前去交易所。倪元锦四十来岁,很健谈,走在路上就开始给三人滔滔不绝地介绍交易所的历史与变迁。     据他所说,交易所最初的地址便是设在这交易北街上,当时只是幢单层房屋,挂牌的债券与股票只有十来种,也没有什么会员制与经纪行,任何人只要想买卖股票就直接走去交易所买卖。     后来,随着交易挂牌的品种越来越多,交易者越来越多,交易也越来越活络,交易所的规模也逐渐地扩大,从一个交易厅一直扩展到十个交易厅。但是,在随后的一次投机狂潮中,各种股票的价格疯涨,那些因排不到前面而没能以较低价位买入股票的人心怀不满,就开始冲击交易所,然后就演变成了一次骚乱,导致了数百人的死伤。     于是,交易所改变了交易规则,实行了会员制度,所有的交易者都不能直接来交易所买卖股票,买卖必须要通过各个经纪行。之后的一百八十多年的时间,又经过十几次修改,才逐渐完善成了今天的交易制度。     大家说着话,便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交易街上的交易所入口。在门口,倪元锦出示了证件,守卫挥手放行,四人进入了到了大院内。     进了大院内,就可以看到交易所是一座环形结构的巨大建筑。其底层向外搭建着密密麻麻的长廊型通道,象个有上百只脚的章鱼一样直通向四周楼宇,将交易所与交易区沿街的证券行连接起来。大的证券行往往有一条专门的通道通往交易所,小型的经纪行常常是几家合用一条通道,但不管如何,都是方便了交易员们的送单,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时候。     此时是上午十点半,游廊上来来往往地小跑着穿蓝色马甲的人,手里拿着好几种颜色的单子。这些常识阿晃还是知道的,蓝马甲是经纪行的跑单。至于他们手中的单子,红色的是股票买入单,绿色的是股票卖出单,债券的买单是紫色,卖单是灰色。     交易所的交易时间是上午九点半开市,交易到十一点半休市,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下午一点重新开始,一直交易到四点结束,全日交易时间总共为五个小时。     进入到环型的交易所大厅,阿晃这才发现这座建筑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结构,但实际上只是单层。貌似的第二层与底层其实是一层楼,高空中所开的大型窗口是为了便于采光与通风。接着,三人被倪元锦带上了一个窄窄的楼梯,上到一道环形的厅廊上。这道厅廊环绕交易大厅一周,建在半空的位置,可以由上而下的参观里面的交易盛况。     大厅内建着许多八角状的交易亭,密密麻麻地错落布置着。八个角的每个面叫做一个交易柜台,每个柜台上都写着本亭所交易的证券名称,有的上面只写了一种证券,有的两种,最多的却有六种。     倪元锦介绍道:“大厅分为四个区,股票甲区、乙区、丙区与债券区。甲区专门交易大型股票,每个柜台只交易一种股票;乙区交易中型股票,每台交易二至三种;丙区交易小型股,每台交易四至六种;债券区也分甲、乙、丙三种柜台,与前者类似。整个大厅有交易亭二十八个,交易股票的有十八个,债券十个。”     大厅内,四处人声鼎沸,嘈杂一片,一些穿着红色马甲的人纷纷对着交易牌前穿黑马甲的人一边口中说着什么,一边打着各种各样的手势。穿红马甲的是经纪行经纪,穿黑马甲的是交易所的交易员。每只股票与债券在其所交易的柜台上都有个报价牌,每个柜台由两名或三名交易员管理着,其中一个负责接受红马甲的报单并撮合交易,另一名做帮手并负责翻动行情牌上的数字,显示出买入价,卖出价与买卖价的委托量,太过忙碌的柜台则还多出一名帮手。     阿晃注意到这里还有种穿着灰色马甲的人,他们通常都是在四处走来走去地观看,偶尔也会走到某个交易柜台前作笔交易,心下奇怪,便问倪元锦:“这又是什么人?”     “做市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