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海军官兵中有许多休假之人,一时难以召集齐全。四个月还召不齐这些休假的人?况且,休假有内休与外休两种,前者在驻地休假,可随时召回,后者是有比例限制的。就算四个月只召回了一半外休之人,缺了那一半北洋就无法出征了?
赵弘在史书上曾读到过,宫廷博教也说过,前朝历代都不乏吃空饷的军队,莫非尚思明是暗指这个?
作为皇帝,军学是必修的课目。虽然他没在海军里呆过,也没去过南洋、北洋,甚至没上过战舰,但也大致知道海军的建制。假如海军出现了吃空饷的情形,那么空饷有几种吃法。最贪婪的吃法就是在正式兵上吃空饷,比如一条舰船额定兵为五百人,结果实际上只有四百人,比较隐蔽的是吃海勤、陆勤与备补兵的空饷。
海勤与陆勤分别是指海上和路上的后勤人员。备补兵的级别低于正式兵,是统练出来的兵,不专属于哪条战舰,级别低于额定的正式兵,其作用有二:一是当正式兵退役、告假、革退、病故时补上其所缺,二是在大战时分派于各舰船之上。一条战舰战时人员和平时人员配置大不相同,所预见的战事越是激烈,人员的配置就要求越高。比如一条额定五百人的舰船,战时的配置可能就是五百五十人,这个多出来的数字就是来自于备补兵,以免战事中出现重大伤亡而发生无人操船或开炮的情形。
可按大宋的体制,皇帝是陆海两军的统帅,决定开不开战、与谁开战是属于皇权的范畴,但平时怎么练兵、怎么管这些兵以及战时该怎么打却是枢密院与兵部的事,皇帝不得干涉。除非是国家到了危急关头,皇帝当可动用战时特权,接手枢密院自任首脑,否则还是只能看着臣子们练兵打仗,没有发言权。就算是明知道军队被吃了空饷,也是无计可施。最多是暗中派人调查,寻出首脑出来交给大理院审判。
其次,北洋的十六座船坞怎么会只开八座,剩下的那八座干什么去了?北洋有四百余艘大小舰船,八座船坞够用吗?为什么只说战列舰需要修理,而不是巡洋舰和炮舰?还有,最后那一点是泛谈官兵的能力,还是暗指胡冀湘统兵的本事有限?
又忽然忆起赵图曾给他上过的一道折子,其中言道南洋海军的种种弊端,大型战列舰常年不出海且甚少训练,养护也不佳。如果赵图说的都是真的,那么以此类推,北洋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形呢?如果真是这样,尚思明提到的战列舰与船坞的意图就能解释了。
这些疑虑蓦然涌上心间,皇帝的眼光停留在海军枢密使的脸上,而后者说完了话就正襟而坐,一脸的从容淡定。这时,坐于尚思明对面的丞相胡长龄发话了,面带笑容道:“枢密使的话乃是持正之言。”
胡长龄今年正好七十岁,眼眉细长,瘦高个,背有点佝偻,白净脸皮上已生了些老人斑,一缕斑白的长须垂于颌下。他是那种平时看起来还带着点和蔼的人,但每每在朝堂上对着百官喊“肃静”的时候,那种丞相的威严便犹如山岳一般地气势雄浑。随后,朝堂上就鸦雀无声了。
“不敢。下官素知胡督为国事勤勉,请皇上宽心而已。”尚思明慢吞吞地说。
赵弘瞧瞧两人,胡氏一党与世家门阀就在刚才的那几句话中较量了一番。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