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等。人们知道终南山,大都是因为不胜枚举的终南杰作。王维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天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太宗诗云:“重峦俯渭水,碧峰插遥天。出红扶岭日人翠贮岩烟。””
“自古以来,终南山中的自然资源就很丰富……《诗经?秦风》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后汉书?东方朔传》曰:“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筒之饶……”直到今天,山中的木材、薪炭、药材依然作为山区百姓的生活来源。”
“正因终南山的壮美和富饶,所以历代的帝王将相都“看上了”这座大山。秦皇汉武所建的上林苑,都包括终南山在内。起初,秦始皇建成上林苑之后,又在苑中北端兴建阿房宫,并且自前殿下建阁道直通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汉武帝时更广开上林苑,周围达数百里,将原来阿房宫以南的大片田亩山林都划归上林苑。隋时的大兴城,唐时的长安城都建在终南山的正北面,城南正中央的明德门向南直达南山石砭峪的大路,号称“天门街”,使终南山一举成为天地之尊,显尽王侯之气。”
“古时的士人、墨客大都向往终南山,这是因为终南山和长安城有着微妙关系。终南山是长安的后花园;终南山和长安城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台原地带,这使得有功名心的文人左右逢源,退则终南山,进则长安城。大诗人宋之问、王维都是因仕途失意在终南山中长年隐居,而像卢藏用这样的人只是想找到“终南捷径”,最终“一日看尽长安花”。”
“前500年左右,老子西游入秦,在今周至楼观台处讲授《道德经》五千言,后飘然而去,自此,终南山成为道教发祥地。此后,秦始皇在楼观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在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天下名道云集楼观,大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直到宋元,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还在终南山附近的刘蒋村、南时村修道。”
““一片白云遮不住,满山红叶尽为僧。”终南山还是中国佛教的摇篮,尤其中峰南五台,常年香火不断。终南山北麓寺庙林立,仅户县一地,佛寺就有千余座。中国佛教三论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的祖庭都在终南山,草堂寺、白塔寺、香积寺、至相寺、净业寺也都在终南山中,鸠摩罗什、昙摩流支、那崛多慧观、玄奘等数十位佛学大师都曾在此悉心译经讲经。”
“所以终南山的自然山水、宗教思想及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不可磨灭的。它就和秦岭一样,作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永远屹立在那。”
唐小莫一口气讲了很多有关终南山的事情,四个人都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知道我为什么把一座山说的这么详细吗?它的地理,历史,环境,文化,地位等等都说到了。为什么呢?我就是要告诉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当我们要和一座山或者一个人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了解他,去认识他!”
“当然我们光坐在这用嘴说肯定是不行,我们还要背着包亲自去那用眼睛,用双脚,有大脑去感受去了解。然后才能把那当成我们最好最秘密最有效的特训基地!!!”
“其实说来说去还有一点是选中终南山的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距离,就是女子学院到终南山的距离,是,26.8公里!!!”
“所以这个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但绝对特别适合壮壮晚上连来回奔袭!!!”
唐小莫又点出了一个重点。
“老大,可是真的要壮壮在晚上几乎穿越大半个长安城奔袭到终南山吗?”李东男突然插嘴提出了这个问题。
“对,就是要这样。你们要知道,我们以后在城市遇到的对手和敌人一定要比在丛林中遇到的对手和敌人还要可怕还要多得多。所以,城市才是重中之重。但,那已经是壮壮中级阶段的训练任务了。”
唐小莫并不生气李东男的突然打断,他一向鼓励这种兄弟积极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然后再去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老大说的很对,城市比丛林更可怕。因为在丛林中我们的敌人很明确,他们可以隐藏可以布雷可以狙击,但他们都是明确的。在城市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根本都不知道哪个才是我们的敌人,他隐藏在哪,又是什么身份等等!”壮壮深有感触的赞同唐小莫。
“但我们的联系一定要在丛林开始!除了壮壮,你们三个有两条路,一是跟着壮壮一起练奔袭到终南山,一是坐旅游班车过去,然后直接到山里训练我给你们制定的任务!”唐小莫说完甚至都没有看那三个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的选择,他们当然会选择和壮壮一起奔袭!!!
“不过这还是稍微高一点层次的训练,因为我们只能周六和周日才能去山里。平时我们还是要利用好学校的场健身器材,甚至学院后面的那片梧桐林和小河!”
看来,唐小莫真的下定决心要开始特训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