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穿越既然已成了定局、张巧儿只能乐观的面对,只能逼自己不要过多的去回忆过去,逼自己迅速的适应新生活。
说实话,张巧儿至今还觉得自己穿越得有些狗血、无厘头和无辜!
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一回事?
她张巧儿从小就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长大后也没随大流去从事“小三”、“情妇”、“二奶”等人神共愤的职业,从小到大也都是没病没灾、健健康康的,临穿越前张巧儿更是乖乖的宅在家里玩电脑……怎么就这样毫无预兆的突然穿越了?
经张巧儿这三个月来的努力思考,她最终总结出、导致她穿越的原因很可能只有一个———那一日张巧儿一时好奇、想看看传说中的春宫图的真面目,于是便鬼鬼祟祟的在淘宝上买了一套宋代最流行的《**秘戏图》,想着买回来后好好的研究一番。
于是那套宋代最流行的套画送到后,张巧儿自是迫不及待的翻开看了,这一看、张巧儿马上就被图上的内容给深深的迷住了———那套《**秘戏图》还真是凝结了宋人无穷智慧的伟大结晶啊!
它让张巧儿大开眼界、看得浑然忘我,就连窗外突然雷电交加、下起了倾盆大雨,也没能打断张巧儿对古人智慧结晶的膜拜!
而就在张巧儿再一次两眼放光、一脸震惊的盯着画上的姿势时,她很没骨气的喷血了———当然,张巧儿喷的是鼻血。
就在张巧儿的鼻血华丽丽的洒在了春宫图上时,正好有一道粗大的闪电划过黑漆漆的天际,让漆黑的天幕瞬间破开了一道口子!紧接着,张巧儿便捂着鼻子失去了意识,再醒来时、她就成了张家刚出生的闺女了。
张巧儿可以向党、像毛*主*席保证,她绝对没有被雷电劈中!
那么问题一定就是出在那套《**秘戏图》、和张巧儿控制不住喷出来的鼻血上了!
于是纠结了三个多月后,张巧儿终于总结出了一条亲身检验过的真理———珍爱生命、远离小黄书,不想莫名其妙的穿越、就不要偷偷的躲在家里看小黄书,一定要光明正大的看!
虽然张巧儿穿越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纠结穿越这个问题,不过这三个月来张巧儿倒也没消极怠工,纠结穿越问题的同时,小奶娃张巧儿靠着每日听到的八卦、以及连猜带蒙,总算是把穿越后所处的新环境给摸了个大概———那本小黄书把她送到了北宋年间,至于穿到北宋哪一年、张巧儿还没打探清楚。
这户人家也姓张,且因闺女是在七月初七“乞巧节”生下的,因此给取了“巧儿”这个小名,让张巧儿不用适应新姓名、直接就能顺顺利利的代入了。
张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闽地泉州府城外的一处小渔村里,一大家子包括张巧儿这个冒牌货在内,一共有八口人。其中张大海这一房除了他们夫妇外,膝下有着张巧儿这个闺女和一对孪生小子,一下子就占去了五口人;二房的张大江夫妇膝下只有一女、一家正好三口。
张家世代都是渔民,曾曾曾祖父以前都只会打渔不会种田,后来到曾曾祖父这一辈有幸从海里打捞到一个小宝贝,才有钱置办了几亩薄田、慢慢的学着下地种田。
也就是说张家主要靠打渔和种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因地处海边,海鱼其实并不算金贵的物事,加之张家人口不少、吃饭的嘴多,所以张家打渔和种田这两项收入加一块儿,也只够勉强维持温饱———这个维持温饱的前提,必须是天气好、每天都能出海,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亩薄田有好收成。
也就是说,若是遇上海上起大风浪出不了海,或是田里的农作物遭了什么自然灾害,那张家一家人就极有可能食不果腹、有上顿没下顿。
张家只有船没有房,平日里一大家子都挤在两艘渔船上过日子,以船为家、靠海而生。除了做饭是在岸边搭的茅屋里做,吃喝拉撒等都一并在船上解决。
张家两兄弟每天夜半时分出海捕鱼,天色微微泛青时收网归家,先把船驶到内厝沃码头的早市卖鱼,随后再把卖剩的鱼挑去城里沿街叫卖,或拿那些鱼同人易物。
张家兄弟一出海打渔、船便会少了一艘,因此剩下的妇孺便只能挤在留下的那艘渔船上睡觉。白天张家兄弟没有出海时,两家便各住在一条船上、不相干扰。
这个小渔村里许多渔民世代都蜗居在船上,到了子孙该成家的时候就筹钱造新船,很少能有钱下地买房屋的。那些在陆地上有房屋的,不是祖上留下来的屋子,就是做了别的买卖赚了钱买的,亦或者是运气好在海里捞到了好宝贝,换了不少银钱回来、才在岸上置办房屋扎了根。
但在许多靠海的小渔村里,有房屋的渔民还是不多,家境殷实的渔民更是不多。因此傍着小渔村的那片浅海,常年泊着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渔船,这些渔村一艘挨着一艘,在浅海区连成了一个水上小渔村。
张家虽穷,但父母兄长对张巧儿的疼爱,让张巧儿十分庆幸自己穿越到这样的一户人家里———和金银珠宝、翡翠玛瑙相比,这些满当当的亲情才是世间的无价之宝!
张巧儿更是坚信,只要拥有家人的关爱、拥有无可替代的亲情,只要一家人能拧成一股绳子、一条心的把日子过好,那将来就会充满希望、日子也会慢慢的红火起来……
毕竟和那些充满勾心斗角、亲情冷漠的高门大户相比,小小的渔家虽清贫但却处处充满温情,让张巧儿觉得十分温馨、也很是满足。
张巧儿把心态调整好后,日子倒也十分好打发,转眼张巧儿便有半岁了,对伪装成奶娃娃这一技术活,她也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收放自如的境界了,总是能适时的扮天真无邪、博父母一笑,替他们消除为生计忙碌一日后的疲劳。
这一日,吴氏煮了米糊喂张巧儿吃完后,发现磨好的米糊已剩下不多了,于是便翻出一只扎了口的布袋,解开后从里头抓了两把精细的白米,放到一只大海碗里、再加水泡着,打算等白米泡得差不多了,再到村子里寻户人家借磨磨米。
因在渔船上烧火做饭容易把船给烧了,所以住在船上的人家都会在岸边搭个茅屋,再用泥砖在茅屋里砌个灶台,平日里但凡要烧菜做饭就下船烧去。
这样的厨房一般都十分简陋,且贫苦渔家既养不起驴也买不起磨,通常都不会有“磨”这种金贵的物事。因此吴氏每每泡完米都会端着碗去村子里,到一户和张家交好的齐姓人家家里借磨磨米。
且因这白米比糙米要金贵许多,不是张家这样的人家顿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