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斜雨田园箬笠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邬子荡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整整一下午,严澈卷裤腿带袖笼,系了一条大大的麻布围裙,把屋里院外打扫了一次,清出了一撮箕蜘蛛网,倒掉了三桶污水。     当严国强扛着锄头,带着一背如血晚霞踏进整洁一新的院门时,严澈看了看时间,已经18点整。     严澈接过严国强肩上的锄头,放进柴房出来时,严国强正在院里打了一盆冷水洗脸,一边洗一边看着干净的院子“呵呵”直笑。     “嗲,晚上做饭?”严澈问着严国强,意思的:做米饭还是吃面。     在农村,夏秋季节的晚餐,大多是喝粥吃面。忙了一天,口干舌燥,吃点喝点汤汤水水的比做饭炒菜实诚。     用毛巾狠狠抹了一把脸,用力过大,抹得脸都泛红的严国强将毛巾在盆里搓了搓,抬头看着严澈的眼里柔和:“家里挂面没有多少了,我去邬子荡买几把回来。”说着,稀里哗啦拧干毛巾,大步流云往屋里走。     “哦,邬子荡?我去吧!”严澈一边解下围裙,一边冲进屋的严国强喊:“嗲,我去,正好我去看看武老师。”     严国强脚步一顿,回头看了看严澈,似是思索,很快点点头:“成,你去吧!你都九年没回来了,去看看你武老师也好。”     “嗯。”严澈微微颔首,用麻布围裙掸了掸身上沾的柴灰,搭在灶房的门背后,看着严国强,道:“那我去了哦。”     “等等。”严国强满意地看了一眼干净整齐的儿子,眼里含笑,就要进屋:“我给你装几斤麦子,换多几把面回来。顺便给你武老师带几斤大米过去。”     看着严国强消失在门口的身影,严澈出身喊道:“嗲,麦子就不用拿了,我身上还有钱。拿几斤大米就好了。”     严国强并没应严澈的话,屋里已经传来倒米的悉索声。     不一会儿,出来的严国强手里多了两个布袋子,一手一只,看上去至少一个袋子里能装十来斤米粮:“你手里的钱自己留着花吧,家里别的没,就是米粮多。”     严澈接过一个袋子,解开袋口往里看了看,看到里面装着白花花的大米时,就只接了这个袋子,弯了弯眉眼,道:“嗲,多了我拧不动,就拿这个。”     说完,也不等严国强接话,抗肩上就往外跑。     “你这小子。”严国强看着严澈忙跳跳的举动,笑骂出声:“慢点跑,山路不好走。”     “知道了,嗲,你抽一袋烟我就回来了。”严澈说着话,人已经到了严旭家院子的拐角。     邬子荡。     就是严家湾对面的山坡下。     虽然站在严家湾看不到邬子荡的人家户,其实走过去也就十多二十分钟的事。     邬子荡不像严家湾,整个荡口总共才七户人家,掩在青翠的竹林里,远远看去,不仔细都看不出住着人家。     这邬子荡,除了荡头的挂面小作坊的主人之外,另外六户人家都姓邬。而这次严澈要去的,正好是荡头的挂面小作坊。     挂面小作坊的主人姓武,曾经是严澈的小学、初中班主任,叫武少康。     武少康是当年上山下乡那会,没有回城,留在富源乡严家湾村小任教的知青。严澈升初中时,村小的学生日渐减少,最终被取缔,武少康也被调到了富源乡普中教初一,继续任严澈的班主任。     阻隔开严家湾和邬子荡的山坡,有个令人莫名其妙的名字,相传这名字还是那些知青们玩笑下取的——美人坡。     至于为什么叫美人坡,严澈不知道,严家湾和邬子荡的村民也不知道。严澈曾经问过他娘,他娘笑着摇摇头;后来严澈也问过严国强,严国强更是挠着头,傻愣愣地“呵呵”笑;再大一点,严澈听人说是当年知青取的,就拿去问武少康,武少康歪着脑袋,斜着眼斜着嘴看严澈,最后脸部抽搐的让严澈去坡上站一站就知道。     如今严澈再次站在这“美人坡”,观望着四围的情况,隐约明白了名字的由来,有些无语……敢情,那所谓的“美人坡”,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美人坡”=没人坡。     站在坡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古怪,基本看不到四周的情形。但是,这个位置,在严家湾和邬子荡却能一眼了然。     当然,严澈这会儿明白的也是表面——这“美人坡”的来由,在当年知青里可是真有典故的。     绕过美人坡,严澈就看到邬子荡那一簇苍郁的竹林。     竹林最前端是一个青石砌成的小院。院里有间青石砌墙的青瓦房,不同一般农村一套二的建筑,大门旁就是一闪窗户。     房子旁边有个大大的麦秸秆做棚的工房发出轰隆隆的机械声,隐约还能看清一米高的青石围护基墙内,制作挂面的机械正在运转,长长白白的面带被扯得老长老长。     院子里挂着一挂挂白白的面条,就跟晾着的衣服似的,那些应该是刚切好的面丝。     这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     严澈把肩上的布袋掂了掂,这熟悉的环境令他的记忆也变得愉悦。     记得初次和严国强去换面时,小小的严澈对武少康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特别好奇,一直盯着武少康看。武少康发现后,问严澈:“你看我什么?”     严澈揪着严国强的衣角,害羞的躲到了严国强身后,露出半张脸,问武少康:“你为什么脸上带个黑框框?”     当时武少康就笑了,没有回答严澈的问题,反而问严澈会不会数数。     因为武少康温和的笑容,严澈少了惧意,多了好奇,点点头,乖巧的从一数到了三百——那时的严澈还没满三岁,又瘦又小,连说话吐字都不是太清晰。     听完严澈数完三百个数,武少康惊讶的看着严澈问严国强:“这孩子上过学了?”     老实的严国强“嘿嘿”一笑,摸着头说:“没有,都是他娘在教。”     武少康满意的笑了笑,带着惋惜的摸了摸严澈的脑袋:“可惜咱们这里没有幼儿园,没有提前上学的先例,不然这孩子我就把他带进学校上学。”     即便如此,武少康还是让严国强在他下课放学时,带着严澈过来玩。严澈的启蒙教学因此就在这个小小挂面作坊开始,直到五岁半能上村小一年级时,严澈已经学完了一般小学三年级的课程。     说实在的,严澈当然知道武少康对自己这个学生的在乎程度,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生情,多了一层亦师亦父更亦友的复杂感情。     严澈和他娘合照的那张黑白照片,就是当初武少康给他娘儿俩照的。为什么没有严国强和严河严江父子仨?只因为他们对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