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嫁时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 来信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十一章来信     关于六公主是不是有什么情绪上精神上的毛病这事儿,小冬当然不会对旁人说起。     转眼三日回门,五公主偕驸马回宫去请安,先拜见了皇帝皇后,又去见过了太后,小冬本以为刚爆过家丑的六公主不会来,没想到人家依然来了,而且打扮得还是光鲜亮丽,那发髻梳的叫一个高啊,首饰戴的叫一个多哦——咳,小冬都怕她动作大了点就折了小细脖子。两相比较,五公主却穿的十分简素,头发挽着个翻荷髻,既温婉,又动人,首饰也不过两三件。两人一比较,六公主活象一棵会走路的圣诞树,而五公主却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就连面上淡淡的红痕看来都十分顺眼。     果然美女就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而六公主……     小冬对她不予置评。     六公主肯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小时候还能在她身上勉强找到可爱之处,现在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舒服。     没人提起三天前的事情来,好象那事儿从来没发生过。可是等六公主先离席去探望宋婕妤,屋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许多人都对这段“醉打金枝”好奇不已,保不齐以后大夏朝也会流传出醉打金枝的戏目和话本小说来。普通人心中对皇宫是有无限好奇和向往的,这一次的事儿,肯定会让民间津津乐道,公主如何刁蛮,驸马如何忍无可忍,皇帝又如何的宽容大度……     三公主四公主一起打趣起五公主来,生了孩子的女人说话百无禁忌,小冬在她们一开口的时候就知机的避出去了,免得她们打趣完了五公主,说不定还会顺便捎上自己。     “小冬妹妹。”     “五姐姐?”     小冬正要去长春宫,五公主向她招了招手。小冬犹豫了一下,还是朝她走了过去。     “多谢你送我的贺礼,我把那轴画挂在书房里了。”     呃?     小冬送的礼明明是自己做的绣品,画……     是沈静送的。     是沈静自己画的吗?画是什么?     小冬十分好奇,当时她是挺想看看那卷轴里到底是什么内容的,硬忍住了没看。     五公主笑容温和,但是小冬却敏锐的觉察到,她目光中并无太多新嫁娘的喜悦,落在庭院中的目光有些怅然和空洞。     “嗯……姐姐喜欢就好。”     “有空到我家中来做客,你也知道吧?就是翊善坊的候府。”     “知道的,我跟哥哥去过一次。”小冬轻声问:“驸马待你好不好?”     “嗯,他还好,是个脾气很好的人,也很爱读书。”     小冬和五公主不算熟,但是这一刻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和她好象亲近得多。     大概是,她们心照不宣的共同保守了一个秘密。     虽然这个秘密不算什么,沈静和五公主连发乎情止乎礼的境界都没达到,顶多算是彼此有好感。五公主曾经在多年前赠了沈静一条锦带,沈静又在五公主大婚时回赠了一轴书画而已,就这么淡淡如水的情谊……     青涩,含蓄,悄无声息。     沈静和五公主,一个是名动京城的才子,一个曾经是皇宫中最美丽的少女,他们两个人都太守礼,太懂得克制。     也许这样才是最适合的方式。既然知道彼此不合适,那就不会开始。     他们和另一对小冬知道情侣,是多么不同。     三皇子和姚锦凤。     一个天真懵懂,一个少年莽撞,只知道跟着感觉走,最后……     小冬叹口气。     她自己乱糟糟的心绪还没理清楚呢。     眼看她生辰的日子就要到了,小冬从来没有象现在一样,简直是恐慌的在数着日子,等待生日的到来。     都是秦烈害的。     而且这种烦乱还没人可以倾诉,没人能给她建议,如果赵芷还在就好了。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     五公主轻声问她:“小冬妹妹?怎么……有什么烦心的事儿?”     小冬差点都快忘了五公主还在她身边儿呢。     “也没什么。”     五公主淡淡一笑:“外头怪冷的,你这是要去太后那里?”     “是啊。”     五公主忽然朝前倾身,在小冬耳畔轻声说:“小心皇后,上次刺客的事就算不是她所为,她也肯定出了一把力。”     不等小冬反应过来,五公主已经转身走了。     小冬怔怔的站在原地。     刺客……皇后……     直觉的,小冬相信五公主所说的话。     上次刺客的事情一直没有结论,虽然后来发生了景郡王和二皇子的叛乱,然后就有人顺水推舟将上元夜的刺客也推到他们头上。     可是这是很荒唐的。如果是他们中其中一个干的——景郡王想除掉的应该是安王或是安王世子才对,至于二皇子……那更荒唐了。     如果不是皇后,也不是他们,又会是谁呢?     谁想要她的命?安王还有什么仇家?还是她的存在阻碍了什么人?     小冬想不通。     宫人来来往往,小冬觉得一阵阵的寒意,她拢紧了斗篷,紧紧攥着手炉。     结果从宫中回来小冬就病倒了。     她的身体这些年一向很好,注意养生和适当运动,除了小小风寒,这些年差不多不算生过什么大病。可这一次不知怎么回事,先是高烧烧了一夜,吃了药之后好了没有一天,又跟着低烧不断,反反复复。本来安王府已经喜气洋洋的预备给她过个热闹的生日,这一来也没法操办。正主都卧床不起了,还如何操办?     赵吕催逼了几回,太医也看过几个了,都只说是外感风寒,阳气亏虚,可是治来治去,虽然病没再加重,也总不见好。赵吕气得直骂庸医。     太医们这碗饭也不好吃,总是但求无过的。后来安王又请了一位并非太医院供奉的魏郎中来看诊,那人不过三十刚出头,虽然安王的吩咐不能不听,可是赵吕难免疑惑——都说郎中越老越好,这嘴上没毛总怕办事不牢。不过这魏郎中倒是没那么多废话,只说:“郡主平素身体应该挺好的,吃食上也精细,这也不是什么大病,放心养着吧。”开了方子后又说:“吃两剂看看。”     赵吕问:“倘若两剂不好呢?”     他口气不善,魏郎中也不恼,只说:“先吃着罢。”     结果,不知是之前那些汤药灌下去终于累积出了效果,还是这两副药真是特别有效,小冬发了汗之后,觉得身上轻快多了,第二天胃口也好多了,吃了一碗半饭。赵吕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