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看皇帝要施行政务,也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这和明清两代有着本质的区别。
欧阳还知道有个叫朱熹的南宋人奠基了所谓父为子纲等等的封建礼仪,而曲解了孔圣之道,导致中华道德思想进行了大逆转。
这种人可以说是欧阳倡导平等之人的眼中钉,只不过而今实在拿不准出生了没有,这才没有派人寻找。
欧阳也不急,只要这名字敢露头,自己立刻就让人给做了,不管其是八岁还是八十岁,保证让他全家死光光。
宗泽又继续明查暗访,不仅在县城,而且还深入乡间,甚至到了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村。
让他惊讶的是,即使是非常偏僻的自然村,也有专门的衙门告示帖,上面有衙门各种规定,各种福利。
询问得知,这是欧阳专门的设立的邮快,每乡两个人,任务就是张贴告示和报纸,每十天一次。
告示的保养由当地的头面人物负责。
他还现,欧阳这名头在阳平比他想象的要响亮,调查了解,这种情况和其改善民生有着重大的关系。
欧阳在社会资源分配中,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需要。
强调主题是两条,劳动者报酬,有劳动能力不参加劳动者,可饿死街头。
无劳动能力者,有最低保障。
在阳平,劳动者也分了四等,最低等是懒惰劳动者,只为明天饭菜忙碌的人,次等是苦力劳动者,再有是识字劳动者,最后是私企管理者。
由于普及识字,苦力和识字即使同样是耕种,也出现了区别。
识字者可优先租借耕牛、工具。
在农闲可到学堂接受产粮大户老农的经验指导。
在工场中,识字者和不识字者的工钱平均是三比一。
宗泽还了解到,满十岁童子未识百字,其父将优先供予劳役。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可耕种人均土地面积增加,多渠道的钱财来源,农村比起以往更为富庶。
另外还有衙门鼓励开荒造田的政策扶持,提高低粮价,抑制高粮价……宗泽将要重点查询的破坏国以农为本这一条划掉。
不仅没破坏,而且农业大有展。
宗泽本次来,户部已经给他勾绘出重点。
所查一切除了一条外,其他都属子虚乌有之说。
而这条就是……书人少了。
识字人多,不代表书人也多。
一是商业、工业节奏的加快,二是阳平未有任何鼓励举子措施,三是国子监重点负责识字,四是印刷排版朝商业高利润进化,五是枯涩难懂的文字在阳平的销量远小于一本通俗小说。
科举是朝廷选拔官员之重,而欧阳身为状元,本地学识废弛。
生员一体责罚,要说阳平对欧阳有意见的人,就是那些生员,还有几名举人。
宗泽拜见了国子监左右一问就得知,欧阳动了手脚。
成立了一个阳平书院,把一干古董全部扔了进去,而真正的国子监是连论语都解释不清楚的人,而他们日常工作就是教导人识字,还有研究扬杂科。
但这些人的俸禄竟然是阳平书院人俸禄的十倍之多,其中有两人因为授课出色,竟然达到十五倍之巨,甚至都过了正四品官员的俸禄。
V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