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屏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六三章枫林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应泽等人吃过了酒席,便纷纷散去。     天色还早,荀卿染坐在暖阁中,与麦芽、许嬷嬷等人商量,她们刚搬过来,该拜会拜会主人只不知这抱朴园的女主人是谁。     “奴才这两天在这院子里收拾,那玉虚散人深居简出,好像没有妻室。倒是见过一位严夫人,应该是玉虚散人的晚辈,管理着内宅事务。”许嬷嬷道。     “就准备几个尺头,再烤制两样点心送过去。看严夫人什么时候方便,咱们过去拜会拜会。”荀卿染吩咐道。     许嬷嬷答应一声下去准备。     礼物送了过去,那位严夫人竟主动过来见荀卿染。     这位严夫人看样子约略有三十多岁的样子,身材娇小,打扮的十分利落,一张粉白的瓜子脸,说起话来软软糯糯,是典型的江南美人。     “本该早过来拜见,知道奶奶怀着身孕,怕奶奶才搬过来要歇一歇才肯见人。”严夫人道。     两人客套了一番。     荀卿染便小心探问,在这园子内主人家都有什么忌讳。     “奶奶只管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想怎样就怎样。”严夫人忙道,“只是,家父喜欢清静,性格有些古怪。若是礼仪不周,还请奶奶不要见怪。”     荀卿染自然说无妨。     “若是缺什么,也尽管打发人来,比外面买的强一些。”严夫人道。     荀卿染只当是客气话,自然客气地回应。     送走严夫人,众人少不得有些议论。     “虽说是商人家,这能得了皇上封赏的就是不一样,那规矩礼数,却和大家子一样的。”     虽说主人家并不挑剔,但荀卿染依旧告诉许嬷嬷、桔梗等人约束手下的丫头婆子,不能做了恶客。     到了晚间,夫妻两人上床歇息,荀卿染就向齐攸问起玉虚散人。     “是位老者,话并不多。与其说是商人,倒更像个儒生。”这是齐攸对玉虚散人的评价,“对我淡淡的,倒是对君晖极好,”齐攸想起那天见面的情形,“他对君晖的态度,有些像长辈,却又没有架子,反而多了几分尊重。”     “他们要养这么大的宅子,可做着什么营生?”     “他家有子弟依旧在江南经商,每年自有银钱送上京城来。”齐攸道。     荀卿染心中对玉虚散人更加好奇。在她搬过来的第三天,才见到这位闻名已久的奇人。     那时候荀卿染正带着福生和瑄儿在枫林边散步,远远地看见有人在湖边垂钓。她见那人年纪大概有五十开外,穿着一身藏蓝色直缀,正是齐攸说过的玉虚散人的模样。她想起严夫人说的话,犹豫着该上前打招呼,还是绕开免得打扰了玉虚散人。     玉虚散人却站了起来,朝她们走了过来。     玉虚散人走到近前,朝荀卿染躬身施礼。     “给夫人请安。”     荀卿染忙屈膝还礼。     “老先生便是此间的主人了?我们是不是打扰了您?”     “正是老夫。不过是无事出来走走,谈不上打扰。”玉虚散人道。     “这两个都是夫人的孩子?”玉虚散人看着福生和瑄儿问。     “这是我的女儿,这是我的义子。”荀卿染道,就让福生和瑄儿见过玉虚散人。     玉虚散人将福生和瑄儿打量了一番,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玉坠。     “这是在佛前供奉过的,给哥儿和姐儿戴在身边,或能驱邪避祸。”     却是两个小巧的平安坠,玉质温润清透,却也不会昂贵的让人无法接受。荀卿染略做推让,便收了下来。     玉虚散人并没有离开的打算,反而陪着荀卿染在沿着湖边慢慢走了起来,并说起曾在荀君晖处看过荀卿染提的门匾对联。     “……君晖说他的字,还是跟着夫人学的。”玉虚散人道。     直接称呼弟弟的名字,语气中透出亲切,又说到姐弟俩小时候的事情,看来弟弟和这玉虚散人交情非比一般。     荀卿染这么想着,就笑着点点头。     “我那时候也是幼年,姐弟俩临摹同一本字帖,君晖年纪小,有的时候坐不住,我不过稍作督促罢了。”     “夫人的字可也算的一绝了。恕我直言,令尊虽说学问极好,只是说到书法,还比夫人略逊了一筹。夫人那时年幼,就肯在习字上下如许的功夫,想必是受了别的长辈的影响。”     当初下功夫练字,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荀君晖能科举成名。她为了督促弟弟,同时也是自己喜欢,因此才下了那番功夫,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     “荀家本就是世代书香,读书习字蔚然成风,若说影响,应是这家风影响吧。”     “哦,”玉虚散人沉吟道,“老夫还以为夫人是受了令堂的影响,君晖曾说过令堂极好诗文的。”     荀卿染心中一动。玉虚散人所说令堂,肯定不是方氏。可是,弟弟又怎么会跟他说起生母爱好诗文。     “家中嫡母出身定远侯府,对诗文不过平平。我和弟弟的生母,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那时候弟弟还在襁褓,我比弟弟大一些,不过可惜,便是我,如今也记不得生母的模样了。”荀卿染说着打量玉虚散人。     玉虚散人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带着荀卿染走入枫林。     “这一棵,还是颜家第六代家主亲手栽种的……”玉虚散人指着一棵约两人合抱的大树道。     这枫林已有百年的历史,玉虚散人竟能清晰地说出每一棵的来历。     荀卿染有些心惊,好在她在谈起和弟弟的生母的时候,就将丫头们都打发到了远处。因此,玉虚散人的话,只有她能听见。     “百年大族,一夕烟消云散。总算没有焚琴煮鹤,还有这一处园子留下来,还有这些枫树,……让后人能够凭吊。”玉虚散人抚着一棵枫树,眉宇间满是酸楚。     荀卿染有一瞬间的失神,不过她很快镇定下来。     “老先生做如此打扮,想必精研道家经典,通透世事。道家处世,最高境界讲究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老先生以为如何?”荀卿染笑着问道。     “夫人果然博学。”玉虚散人望着荀卿染,似乎有些惆怅,又很是欣慰。“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夫人说的对,老夫也极崇尚此道。”     那就好,荀卿染心中道,微笑着点了点头。     玉虚散人博古通今,又熟知这抱朴园内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掌故,竟带着荀卿染一一看过去。     “这些掌故,想必君晖都已经领略过了。”荀卿染再一次笑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