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学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英烈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些口吃:“这戏本就是要唱出来的,不唱,就不变成说书了吗?”     “不,不唱歌,同说书一样。不过,却不是一个人说,而是一大群人上去演,各人自有各人的角色。”孙淡呵呵一笑,问:“展老板。你觉得这样可成,有这样的戏吗?”     “不唱的戏还是有的,比如优袜戏、滑稽戏、参军戏、戏弄戏和傀儡戏。不过,那些段子都短,也不过给人逗个乐。”展布被孙淡这么一吓,总算没有使用娘娘腔,声音虽然依旧绵软,却好歹像个男人了:“再说,这可是给武定候唱戏,这么搞,是不是有些过火,要受责罚的。”     “别怕,别怕。我的戏你还信不过。”孙淡忙安慰展布:“我以前给你写的《林冲夜奔》如何,难道你就这么时我没信心。我保证,如果只要用了我的戏文,又用我说的法子去演。你不但不会有事,反而会受到郭侯的重赏。”     “你的戏那是最好的,《宝剑记》在京城演了一百多场,场场暴满。若不是你这出戏,侯爷也不会请我们过去。”展布还是有些惊疑不定:“不过,不用唱的戏,像说书先生那么演,我以前可没见过,也不知道究竟会怎么样?”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给我一下午时间,到时候排一出给你看看。如果能用,你就用。不用就拉倒。”     “如此也好,我也是没办法了。且将死马当做活马医吧。”展布一咬牙:“淡哥儿,你还是快些吧。”     既然说服了展布,孙淡点点头。心中已有定计:如果是话剧,那就好办了,我资料库里正好有一套《英烈传》,去掉鄱阳湖大战中的场景描写,直接把对话抄下来就走了。     于是,孙淡也再说话了,提起笔来就写道:“第一幕,太祖军营。太祖、郭英、周癫。太祖出营。上了赤龙舟。”     “周癫:我也要附舟前去。     太祖命人扶周癫上船,风大,船不能行。     周癫:只管行,只管有风。倘是没胆气行,风也便不来。     太祖便令众军着力牵挽。行未二三里,那风果然迅猛的来。倏忽之间,便至湖口,却望见江豚在白浪中鼓舞。周颠做出一个不忍看的模样来     太祖:为着甚的?     周癫:主损士卒。     太祖大怒,命郭英丢周癫下水。一个时辰后,郭英与周癫回船上来。     太祖问:何不溺死了他?     郭英:把他设在水中十来次。他仍旧好好的起来,怎么溺愕他死?     周癫唱个肥诺。将脖子伸到太祖之前:死活淹不死俺,某也烦了,干脆用刀吧。     太祖惊问:郭将军,你是怎么行刑的?     郭英:陛下让臣丢周癫下水。臣就将他丢在澡盆中,里面有水的。臣这不算是抗命吧?     太祖笑道:淹了如许多次也死不了,看样子你这厮命也硬。有你郭家这个义气兄弟在此,只怕用刀也不成。你二人设的好计哄我,当我不知道?退下去吧。 须臾有大风起。     ,”     这个段子在现代人眼中看来,也很寻常。可古人什么时候看过这样的故事。只瞄了一眼,展布就笑出声来:“这个周癫真是有趣,淡哥儿。你快些写吧。”     “好,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好,我就继续写下去。”     孙淡提起笔在纸上沙沙地写着,这一个下午就将《英烈传》中的鄱阳湖那段合成三幕,其中也有不少改动的地方,比如其中有好几场大战。本是别人所为,他都牵强附会把那人的名字换成郭英,写到后来,连孙淡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么写,就好象整个鄱阳湖大战都是郭英一个人打下来的,同别人却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这是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而且,文学作品有一个“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孙淡这么写,也算是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写到最后一幕,孙淡也觉得有些脸红。不过,为了救出李梅亭,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了。只草草写道:     “只见张定边拈弓搭箭,正射着郭英左臂,那郭英熬着疼痛,拔出了箭头,也不顾血染素袍,便也一箭,正中着陈友谅的左眼,透出后颅,登时而死。     太祖见状大喜: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有此大功,并不自逞,人所难及。”     “这个故事好看。”从始至终,展布都在孙淡身后看着,当看到陈友谅被郭英一箭射死,禁不住长出了一口气,道:“终归是死了。”     “好,给你。左右也不过三幕戏。千余字台词,演出来应该不难。”     “当然,立即就能排戏”这种新戏种也挺有趣的,不过就是太俗了些,也只能应付这一次,当不得真的。”布官娇笑一声,“可有一点淡哥可算是忽略了,太祖的尊讳写在书上倒不觉得什么,真弄上舞台去演。可没有人敢。为尊者讳,我还想多活几日呢!”     孙淡心中一惊,忙提起笔来就改:“你说得对,把太祖的戏份换成刘基军师的吧。”他背心中也是冷汗淋漓,这可是封建社会。把朱元樟的形象搬上舞台,活得不耐烦了吗?     等改完稿子,布官一把将那叠戏文抢过去,就安排手下的女孩子们背台词,然后开始排戏。     将现代话剧搬到明朝的确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网开始的时候,布官那群女孩子们一边念一边嘻嘻哈哈。闹了个不亦乐乎。引甩江此人毕黄是专业演员,从六岁起就在戏班子学戏很快。     等到她们背熟台词,换上武生的的戏服在院子里一站,到也演得像模像样。     只不过,孙淡看了半天总觉得有些不对味。这些人唱了多年戏,念打作唱的功夫自然极好。可用戏剧的方式来演话剧,扭扭捏捏看起来却非常雷人。     孙淡好不容易等她们演完,身上的鸡皮疙瘩已经掉了一地,忙站起来告辞:“展老板你尽管去演,绝对出不了问题。”     “那是,毕竟演的是人家祖宗。想那郭侯爷也不好意思责怪我们,这一关可算走过了。”布官咯咯地笑着:“今儿个晚上侯爷就要看我们的戏排得如何,我就演给他看看。你这出戏故事极好,就算是换其他人来看,也会被吸引住的     “尽管去。”孙淡信心十足。再怎么说,这段来自《英烈传》中的故事本就是郭勋写的,自然会合他的心意。     等忙完这出,孙淡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午饭。他便带着风镇到街上随意吃了点东西,这才回家去了。     第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